快車道上的倉儲業隱憂
2008-10-9 0: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路浩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2007年是近些年來倉儲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在物流相關產業中倉儲業也是發展最快的一種業態。
不過進入快車道的中國倉儲業隱憂也在浮出:倉儲企業經濟效益較低、服務功能不完善的問題沒有根本性改變。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加快我國倉儲業的發展,人們十分關注。為此,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倉儲協會會長沈紹基。
進入快速發展期
對于國內倉儲業的發展狀況,沈紹基對記者說,全國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是近年來倉儲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據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統計,2007年全國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281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74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55%。從絕對值看,遠低于交通運業與貿易業,但從增長比例看,遠遠高于物流相關的其他所有業態。2007年全國物流相關行業的增加值16981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倉儲業增加值808億元,同比增長24.7%。從絕對值看,遠低于交通運輸業、貿易業與加工配送業,但從增長比例看,高于平均值4個百分點,高于交通運輸業7個百分點。
2007年,我國倉儲設施、倉儲業務量與主營業務收入都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據中國倉儲協會對50家會員單位的調查,2007年與2006年相比,在設施方面:倉儲用地增加了10.3%,自有倉庫面積增加了6.9%,外租倉庫面積增加了10.5%,新增投資額同比增長了78%;在業務方面:貨物吞吐量增長了19%,平均庫存量增加了49.1%;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39.4%。
沈紹基指出,倉儲行業管理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對全國倉儲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首先,《通用倉庫等級》、《倉儲服務質量要求》、《倉儲從業人員職業資質》三項國家標準以及 《通用倉庫及庫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參數》協會推薦標準的頒布實施,完善了物流標準化體系,為全國倉儲業發展的標準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對于促進與規范我國倉儲設施的建設、提高倉儲企業的服務質量與人員素質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中國倉儲協會發起成立冷藏庫分會、危險品倉儲分會,填補了國內行業組織的空白,適應了我國物流業整體發展的需要,得到相關倉儲物流企業的普遍認同,必將更好地促進我國冷藏庫與危險品倉儲設施的規范建設、推動低溫物流業與危險化工物流的健康發展。
再則,2007中國倉儲業大會隆重召開,中國倉儲行業的第一本藍皮書發行,國內一流的專家團隊與參會的400名代表就 “現代倉儲的內涵及其在供應鏈中的定位與功能”取得共識。以此為基礎,中國倉儲協會在即將出版的全國倉儲經理職業資質認證培訓教材中首次提出了現代“倉儲”的概念及其在供應鏈中的角色定位。
快車道上的反思
沈會長指出,由于我國倉儲業的基礎差,現代倉儲業的發展也只是這幾年的事,所以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確實很多。從當前的發展情況看,倉儲業的突出問題與困難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倉儲企業的經濟效益仍然沒有根本好轉,2007年業務量與主營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時,利潤是下降的。根據對協會部分會員企業的調查,2007年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了0.7%,并且預計2008年比去年也會下降1%。這主要是因為經營成本大幅增長,倉儲服務的稅負本來就偏重,配送成本因油價攀升,土地稅及倉庫建造成本很高、折舊費相應加大,還有人力成本提高等原因,據協會部分會員企業的調查,2007年經營成本同比上升了30%。
其二,倉儲企業的整體形象還沒有根本性的轉變,仍然是倉庫管理者、商品保管者,還不是“配送中心”的運營者。多數倉儲企業還主要按倉庫面積收取租金,增值服務形不成規模。特別應該引起關注的現象是:一些老的國有倉儲企業在計劃經濟時期還是 “商品的保管者”,現在反而成了“倉庫的管理者”;一些企業由于倉庫及庫內設施的局限性,商品的加工、包裝與分揀等業務,實際上還停留在口頭上;由于商業模式與規模的問題,一些企業的配送業務基本上不賺錢;一些企業至今還沒有裝備信息系統,有系統的企業也很難與客戶實施聯結,能夠真正開展信息服務的倉儲企業只是很少的企業;也主要由于信息系統的原因,全國各地的中小倉儲企業很難取得金融機構認可、開展質押監管融資業務。
當然,質押監管融資業務無論是作為現代物流服務,還是作為新的金融產品,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都不長,確實也有必要在法律與制度層面予以約束與規范。日本的《倉庫法》對此就有比一般倉儲業務更嚴格的監管條款。我們也注意到,去年國內一家知名企業的個別倉庫就因為質押監管的貨物“掉包”、引起官司,至今沒有了結。
其三,倉儲地產、倉儲服務企業與生產、流通企業之間在倉庫設施建設、倉儲管理、庫存控制、信息系統聯結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組建方式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及其互信、矛盾與沖突,也是當前倉儲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之一,甚至可能是將要長期存在的問題,這既需要企業之間通過實踐中的磨合與創新來破解,也需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的引導,需要專家們研究探討。
其四,危險品倉儲業的發展與管理亟待加強。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國危險品倉庫總量明顯不足,直接導致許多危險品沒有專用倉庫可存,只能分散存入普通倉庫中,造成很大隱患;二是危險品倉庫的相關標準亟待協調、統一、完善,由于標準的不統一、不明確,一方面造成建好的倉庫不能投入使用、浪費資源,另一方面也造成危險品倉儲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三是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還不到位,目前國家只有危險品生產與經營的安全許可制度,也有危險品運輸方面的管理條例,但沒有專門、統一的危險品儲存方面的安全許可制度,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在監管的標準、措施方面很困惑、很矛盾,一些新進入危險品倉儲行業的企業也是左右為難。
其五,低溫倉儲業近年來雖然備受業界重視,全國冷庫總容量增長也較快,但在冷庫的建設、經營管理以及商業模式上也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原肉聯廠等企業的土建冷庫,許多冷庫設施已經陳舊老化、亟待更新改造,在經營管理方式上也基本上由原來的統一經營管理改變為分隔小倉間分別出租,無論是設施還是食品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隱患;二是一些食品流通企業內部的冷庫、一些果品蔬菜批發市場與農貿市場近年來新建的附屬冷庫,服務功能單一、經管管理粗放、商業模式陳舊,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有待挖掘;三是一些地區出現的大批小型私人冷庫,在建設標準、設施安全、食品質量與社會資源占用等方面的問題,都應該引起業界的關注與研究。
倉儲業未來的展望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與近年來倉儲業發展的基本態勢,沈紹基對記者指出,倉儲業有望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未來將會在設施建設、業務發展、經營管理三個方面繼續突破,倉儲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與業務規模將會繼續大幅增長,倉儲企業的經濟效益將隨增值服務的發展逐年提高。并呈現以下趨勢:
其一,在倉儲設施建設方面,由于物流需求拉動,再加上我國房地產業的低迷、鋼材價格大幅下降,未來幾年可能是倉庫設施建設的黃金時期,鋼結構的立體倉庫還將持續增加,大型冷庫與新型危險品倉庫也將不斷涌現。投資人依然集中在大型倉儲地產公司、大中型物流公司、重組后的大型企業集團、國家儲備物資系統、各類農畜水產批發市場,以及食品、危險品的生產流通企業等。隨著倉庫國家標準的實施,由行業協會授牌的“中國星級倉庫”將會逐年增加,逐步成為倉儲市場的骨干設施。貨架、托盤、叉車與WMS系統也將會在倉儲企業中逐步普及,成為倉儲業的基本門檻。
其二,在倉儲服務方面,隨著倉儲服務與經營的創新,更多的庫區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配送中心,原材料、零部件配送中心、超市配送中心等各類專業化的配送中心將會逐步形成規模,宅配中心、文件保管中心等新型業態也將出現。隨著《倉儲服務質量要求》國家標準的實施、倉儲企業信用評價工作的開展,我國倉儲企業的服務質量與信用水平將會逐步提高,市場秩序逐步得到規范。
其三,在倉儲業的組織結構方面,大中型物流公司會繼續建設與完善全國范圍的倉儲網絡,中小型倉儲企業的資產重組、企業改制還會繼續加快進行,新的中小倉儲企業也將不斷涌現,一些有追求的中小倉儲企業也會尋求與大型物流公司或與其他地區中小倉儲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盟。
其四,在供應鏈各環節的分工與合作方面,“蓋世理-沃爾瑪”、“寶潔-沃爾瑪”、“寶潔-第三方物流公司”、“安利”的“非核心環節外包、核心環節大手筆投入、倉庫半租半建”等經典合作模式,將會在業內發揮導向作用,生產流通企業物流外包的大趨勢不可逆轉,生產與流通企業將成為倉儲地產公司的客戶主體,物流公司“建庫自營”的模式會更加強化,非資產型的倉儲服務模式面臨嚴重挑戰,越來越多的生產流通企業與倉儲物流公司之間將會在磨合與創新中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