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產業突飛猛進
2008-10-29 0: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東(德城)電子信息產業園揭牌,標志著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改革開放30年來,我市信息網絡不斷完善,信息產業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為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信息網絡逐步完善,社會信息化實現突破性發展。從1994年我市建成C4本地電話網起,我市通信網絡建設迅速擴張,光纜到達全市所有鄉鎮,并延伸到80%的行政村,公共信息網絡已覆蓋所有城鄉,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寬帶目標全面完成。截止到2008年6月,全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用戶分別達到131.16萬戶、250.4萬戶和19.87萬戶,電信光纜達到2.45萬公里。
我市信息產業從電子工業起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進入“十一五”以后,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以三和電器、弈新科海、富電電子為骨干,眾多小型電子企業為依托的電子產品制造業集群。行輸出變壓器、衛星數字接收機、小規模集成電路等傳統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超細鍵合鋁絲、大尺寸單晶硅外延基座等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電子產品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由1985年的 826.2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74億元。
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領域廣泛應用并加速融合,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助推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市制造業生產設計還處于“甩圖板”階段,2008年上半年,制造業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應用率達到80%以上,全市30%以上的重點企業實施了企業資源計劃(ERP),流程型企業集散控制系統(DCS)應用達到45%以上,信息化對企業效益增長貢獻率超過20%。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體系已覆蓋所有行政村,部分鄉鎮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涉農信息資源得到初步整合。物流企業 20%以上建立了綜合管理系統,40%以上應用了專用信息系統,條碼、射頻技術等系統應用逐步展開,物流車輛空駛率降低15%以上。
全市的電子政務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1997年,德州經濟信息網開通。2002年,中國德州門戶網站上線。2007年,全市電子政務系統一期工程開工建設。目前,全市所有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全部開通政務網站,人口、保險等基礎數據庫陸續建成應用,企業基礎信息共享、財稅庫、銀聯網等跨部門信息交換陸續展開,文化、教育、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領域的信息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記者劉臻 見習記者愛珍 通訊員俊杰 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