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談判,期待優勢變勝勢
2008-10-28 11: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朱增
縱觀近幾年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結果,國內鋼企的表現可謂“差強人意”:一個占世界鐵礦石消耗近40%的經濟實體居然在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屢屢受制于人,除了被動接受漲價外,幾乎沒有還價余地。這固然與國際鐵礦石資源被三大巨頭高度把持有關,但這與國內鋼企內功不足、話語權缺失等亦關聯頗大。
十月即將過去,十一月觸手可及。對國內鋼企來說,這是一個戰斗時間,按慣例,全球鐵礦石談判每年在11月份開始,屆時全球三大礦業巨頭與全球鋼企代表將進行多方博弈。由于受利益牽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絕對會是一場勞心勞力的智力對決。而這種智慧更多源自于談判主體自身的實力以及對當下市場形勢的準確拿捏。
與往年談判不同的是,由于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鋼材消費大幅度萎縮,世界鋼鐵業對鐵礦石的“饑渴度”已經明顯降低。與之相對的是,包括三巨頭在內的鐵礦石供應商雖然承認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持續走低,但仍然維持甚至有意擴大鐵礦石產量。最近,淡水河谷公布了明年的擴產計劃,稱 “看好中國長期的需求”。
此時我們看到了談判的一些有利籌碼:目前,以鐵礦石為主要原料的全球鋼鐵企業生產增速在放緩,最近幾個月中國的鋼鐵產量增速一直在環比下降,近期國內鋼價也逐月下跌。據中鋼協統計的數據顯示,10月開始國內鋼鐵全行業虧損,河北地區更有近40%的小鋼廠倒閉,從事鐵礦石貿易的企業倒閉情況更普遍。
鋼材價格走低、鋼材需求疲軟、減產潮席卷全球、鐵礦石產量不減反增……所有這一切都是鐵礦石供過于求的信號的強烈釋放。這對即將落座在談判桌前的鋼企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如何讓鐵礦石價格回歸市場理性,則是談判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的市場供需關系下,談判的天平已經傾向了需方的鋼鐵企業。
不必諱言鐵礦石供應商的強大,身處商海的他們自然知道鐵礦石價格談判關系重大。因此,早在鋼價驟然遇冷的時候,三巨頭就應時而動,齊刷刷為談判造勢:這廂力拓因天氣原因減產,必和必拓暫停西澳所有鐵礦開發,那廂淡水河谷直言不諱繼續漲價,想攪混水好摸魚。熟料金融危機來勢兇猛打亂了部署,這才又有了三巨頭的保產以及擴產計劃。
由于去年中國形成巴西礦、澳礦兩種價格漲幅,因此傳統的談判機制已經被打破。花費相當大的精力在談判上糾結肯定不是雙方所期待的。因此動蕩之下,亟需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談判機制以推陳出新,滿足現實的利益博弈格局。在這種情勢下,唯有以變制變,才能謀求己身的最大利益訴求。
或處于此種考慮,在被認為是全球鐵礦石談判的熱身論壇——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間隙,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發出了2009年全球鐵礦石談判機制需要改變的信號。據透露,新的談判機制將不分長協和現貨,不分澳礦、巴西礦或是印度礦,全部統一價格。中國不應實行現貨價和長協價兩種價格,長協價也不應有巴西礦和澳礦之別。
中國鋼鐵之所以深受鐵礦石之苦,很大程度源于鐵礦石價格嚴重偏離理性。如若經過重新洗牌的談判后,鐵礦石價格能回歸理性,對當下慘淡的中國鋼企來說將不啻于一劑強心針。有鑒于此,我們對鋼鐵界如何把當下的談判利好轉化為勝勢,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