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博覽會帶動廣西社會經濟發展
2008-10-28 2: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勝利落下帷幕,與前四屆相比,商品貿易成交再創新高,投資合作更富實效。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給廣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廣西的知名度。廣西從一個相對封閉、邊遠的西部省區,一躍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和國際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
在區域合作中的地位提升
5年前,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一炮打響,舉辦地廣西令人刮目相看,知名度迅速提升。在隨后的幾年里,博覽會催生出更多的展會經濟,其“品牌效應”、“示范效應”、“輻射效應”和“帶動效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這樣一個強勢品牌展會,對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無疑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借助博覽會這一平臺,廣西拓展了合作空間,并進一步擴大了對外開放和加快了發展步伐。同時,因為博覽會,廣西得以超越地方外事的局限性,更多地與東盟各國國家層面進行對話與交流,為廣西對外開放爭取到難得的外交資源,發揮了廣西在地區事務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自博覽會落戶南寧以來,廣西每年都派出代表團出訪東盟各國,東盟各國也每年組團來廣西參加博覽會,雙方建立了互訪機制,各領域交流不斷深化。越南、柬埔寨、泰國在南寧設立了領事機構,菲律賓在南寧設立了商務代表機構。廣西與東盟及其他國家、地區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目前廣西各城市與五大洲23個國家締結的友好城市已達51對。越來越多的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機制在廣西落戶,越來越多的區外資源在廣西聚集,一系列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活動也定期在首府南寧舉辦。
與此同時,博覽會推動廣西更多地參與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使廣西進一步融入了區域和次區域合作的大格局中,加快了自身的發展。如首屆博覽會后,廣西加入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與云南一道代表中國參與該次區域合作;通過博覽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等新的次區域經濟合作得到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的認同,正在從共識走向實踐。
在博覽會的帶動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欽州保稅港區獲得國家批準,中越邊境合作區、北海出口加工區等一批面向東盟的經濟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更多的人關注和投資廣西,為廣西的發展贏得了更多的外部資源,為廣西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廣西作為中國-東盟交流與合作的樞紐及前沿地位更加顯現。
歷經五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正使廣西更充分地發揮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更大范圍地擴大對外開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加強與國內外各方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對外開放和改革發展的新突破,促進廣西經濟主動崛起,廣西在區域合作中的影響力及地位正得到不斷提升。
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據統計,博覽會舉辦前的2003年,廣西進出口總值為31.9億美元,其中與東盟的貿易額僅為7.39億美元。在博覽會的帶動下,廣西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廣西進出口總值達到92.8億美元,其中與東盟的貿易額達29億美元,增長了三倍。
招商引資也邁上了新臺階。由于博覽會的舉辦,廣西得以通過直接吸引外部資本擴大利用外資規模。五年來,廣西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0.37億美元,年均增長15.9%;實際引進區外境內資金2462.5億元。一批大企業、大項目落戶廣西,為廣西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注入了強大動力,同時,也帶動了舉辦地相關產業的發展。
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加快促進了廣西的工業化進程。廣西工業增加值由2002年的699.2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1億元,年均增長18.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7.7%提高到3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30.3%提高到48.5%。
博覽會還帶動了廣西會展服務、賓館接待、餐飲、旅游、航空、通訊等服務業加快發展。
以南寧機場為例。2007年,南寧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91.7萬人次,比博覽會舉辦前的2003年的122萬人次翻了一番多。
再以旅游業為例。2007年,廣西接待東盟10國的旅游者人數為45.5萬人次,是博覽會舉辦前的兩倍多。目前廣西接待的外國旅游者中40%以上是東盟游客。在廣西的三大旅游客源國中,有兩個為東盟國家,即越南和馬來西亞,其中越南是廣西第一客源國。據旅游局相關數據統計,自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成功舉辦以來,每年來我區旅游的東盟各國的客流量呈直線上升趨勢,特別是桂林、北海等旅游勝地,每年吸引了大量來自東盟各國的游客,從而給廣西的財政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此外,博覽會的舉辦有效地促進了廣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南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廣西各市特別是南寧市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成為中國沿海發展新一極
當前,廣西正在抓住多區域合作的新機遇,進一步搭建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擴大開放合作。廣西正圍繞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和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奮斗目標,以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為重點,打造面向國際國內的“三基地一中心”,即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繼續深化與東盟的交流合作。
為推進“三基地一中心”的建設,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地和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南寧,正著手為中國與東盟合作打造“無水之港”,目的是將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四市物流實現聯動,提供完善的進出口貨物訂艙、報關、倉儲、中轉、配送等功能,實施“口岸分撥、多點申報、一次放行”的新型物流大通關模式,從而帶動整個廣西北部灣新區的全面開放開發,成就中國與東盟“物流基地”。對此,國內外一批大企業已經聞風而動,捷足先登: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項目和廣西與印尼合作的金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已落戶欽州;首期投資超過10億元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北海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大海糧油等東盟國家進來合作的現代項目,已在廣西北部灣顯現生命力……
不可否認,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及以南寧為媒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眾多高層專題論壇,已成為中國和東盟信息與文化的交流“盛宴”,廣西正由往日信息的邊緣地區向相關信息的熱點地區轉變。
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廣西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快,許多方面都日趨國際化,便利的交通運輸形成了立體的交通網絡,為客流和貨運提供了便利;進一步完善的服務行業也更加接近國際水平,廣西敞開懷抱迎接來自各方的客商和友人。展望未來,廣西正一步步走出國門,走向另一片新天地。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東風,廣西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為中國沿海發展新一極。(記者杜蔚濤 姜木蘭 實習生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