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高地”建設正當時
2008-10-26 14: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開放的西部 美好的未來 第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特別報道
——寫在第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開幕前夕(二)
十月,成都,西部如約相聚。
這是一次延續了9年的約會。
9年前,這個占據中國國土面積71.4%的地域,人均GDP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
9年中,這里的地區生產總值以年均11.6%、超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的增速,孕育出新的希望。
今日的西部,開懷相會世界。今日的四川,正在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新西部孕育新希望
對比一組數據:2000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初,西部地區吸納投資3943億元,僅為東部地區的28.1%左右;2007年,西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攀升至28194億元,占東部地區的比重超過38.9%。
西部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吸引如此多的世界目光——
139戶世界500強企業落址四川;
廣西之手,跨過北部灣與東盟緊緊相扣;
內蒙古以資源招商,吸引國內國際投資者紛至沓來……
西博會最新統計數字很有說服力。52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著名經濟組織官員、駐華大使來了,近200家跨國公司 “領頭人”來了,300多家海外華僑華商和僑資企業來了……搭乘西博會這輛“快車”,他們走進一個日新月異的西部、一個充滿活力的西部、一個創造奇跡的西部!
西部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自信——
論基礎,過去8年多,中央對西部地區的各類財政轉移支付累計近1.5萬億元,國債、預算內建設資金和部門建設資金累計安排西部地區7300多億元。這些資金,有力推動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6655億元增至47455億元。西部基礎設施、教育基礎、生態環境、產業基礎顯著改善,對接世界經濟的底氣更足。
論前景。對世界而言,中國西部不僅有充沛的資源、廣袤的市場、與14個國家接壤的門戶地位,在來勢洶洶的國際經濟危機面前,富有發展活力的西部成為天然“避風港”。這不是偶然:700多家全國知名民營企業來到西部,他們中的大多數,希望重拾當年在東部沿海的“創富夢”。
西博會為所有追夢人搭起平臺。過去8屆,(緊接第一版)超過1500億元資金簽約達成,1300億元貿易握手成交;平臺之上,“西西合作”更加深入、“東西合作”更加緊密,“中外合作”不斷突破。
新四川托起新高地
東道主四川,以一種意味深長的方式,亮相西博會展館——
兩條弧形大道攀沿而上,環狀隆起于上空。環內,“機遇的四川、安全的四川、日新月異的四川”,凸顯震后四川依然美麗,依舊是興業的樂土;環外,四川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戰略、以“7+3”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構想逐一呈現——四川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信心與決心明朗。
“高地”內核包括: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
打造樞紐是核心: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四川計劃將現有的4條鐵路出川大通道增至10條,與周邊省會城市貴陽、蘭州、昆明、西安、武漢構成4小時交通圈,進而與整個大西北和大西南貫通,架起從中國沿海經西南西北、進入東南亞、中亞,走向歐洲的新歐亞大陸橋;將出川高速公路增至14條,打通與周邊省份連接,徹底改變目前西部深處內陸通道不暢問題。
構建中心是關鍵:形成西部物流、商貿、金融中心。本次西博會重要議題之一,是商討構建泛亞物流網絡。四川希望形成服務整個西部的物流、商貿、金融網絡,為西部融入世界搭建平臺。
做強基地是根本:建設重要戰略資源開發基地、現代加工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增強西部產業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
開放合作是出路:借勢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突出“三向拓展”。突出南向,以西南出海大通道、南方絲綢之路為紐帶,擴大與東盟和南亞國家的經貿聯系;加強東向,依托通江達海快速通道,強化對日韓等東亞市場的開拓,積極拓展歐美市場;暢通西向,大力開發中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
新高地構筑新未來
“盆地”變“高地”,不僅是四川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也是四川對西部的使命所在。
建設新的“高地”,我們才有能力成為引領西部大開放戰略的 “龍頭”:交通,四川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走廊;物流,四川一直是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各種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作用,是云貴藏青甘等省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優勢,戰略資源豐富,現代工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深厚,發展現代農業加速推進。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給四川經濟帶來了重創。然而,四川災后恢復重建投資規模達1.67萬億元的巨大商機,令人無法忽視。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如此描繪災后西部的吸引力:這里正在誕生大量的產業投資機會,并有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措施,在公共事業和國際合作模式方面,也有出人意料的創新。
“借力四川的市場機遇,互補共贏。”率團前來的云南、寧夏兩省代表團團長,想法不謀而合。
長期依托西北發展的甘肅人產生了“向南夢”,一個最優取向,是借道四川,向南再向南。
陜西人萌發了尋求 “盟友”的想法:西安和成都可以攜起手來,打造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雙子星”。
“高地”,不僅是四川的高地,更是西部共同擁有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