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2008-10-24 18: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和西部經濟發展高地,開放合作是動力、是關鍵,而主動承接東部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又是重中之重。在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和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的新形勢下,各地要充分利用震災帶來的正面效應和擁有的獨特政策優勢,盡快推出一大批經過科學論證,經濟分析可靠,具有操作性的重建、新建和引進類招商引資項目。以項目為抓手,以園區為載體,以企業為主體,對外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對內完善承接外向型產業轉移的工作機制,真正做好產業轉移承接工作。為使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工作更加有效,現將省科技顧問團顧問胡代全提出的10個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摘登如下,供參閱。
近年來,東部發達地區資本相對飽和,本地市場難以滿足資本增值的需要,加上受資源、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人力成本的增加、環境、市場等綜合因素影響,資本向外擴張的需求強烈,長三角、珠三角、閩南地區大批產業己開始向西部轉移。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己經成為西部的經濟熱點。為使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工作更加有效,建議注意以下10個方面的問題。
1、研究轉移對象,保持清醒頭腦。一是研究東部轉移的產業(行業)。據有關資料顯示,東部地區隨著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與環境的惡化,當前產業轉移的領域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塑料、水泥等傳統行業。二是研究轉移企業的技術水平、環境治理、就業容量、對員工的技能要求、產品的技術含量、產品的附加值、稅收等。三是不要盲目樂觀。應該看到,產業轉移是梯度發展和延續,要看承接產業的高技術、高附加值占的比例,要看承接的產業能否提升產業層次。
2、明確承接轉移的目的。思想上必須明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目的應該是實現轉移方、承接方的雙贏。在這次承接產業轉移中必須克服盲目為增加GDP而承接,擯棄過去的片面強調引進來,而忽視技術、環境、經濟、就業等基本條件的盲目引進的作法。
3、強化市場經濟意識和理念。遵守市場經濟法則。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合作都是交易的理念。是交易就有交易成本,應該爭取盡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也是交易,應該盡量降低承接的成本。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不是東部對西部的恩賜,而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4、不要輕易打破原有產業規劃。一個地區已經作好的產業規劃,肯定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的,現在面對東部產業轉移,應該謹慎對待,不可輕易打破原有的發展規劃,特別是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
5、制訂承接產業轉移的門坎。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提出資源消耗、技術含量以及生態環境標準,符合循環經濟要求。循環經濟首先應該體現為減少使用資源。其次是資源的再生合作率。第三是必須節約、集約用地。四川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非常低,2007年每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香港14.64億港幣,深圳3.45億元,廣州1.83億元,蘇州6715萬元,長江三角洲地區4256萬元,四川省僅216.6萬元,成都市雖然有2683萬元,但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依然很大。人均建設用地:北京102平方米,東京僅78平方米,香港為38平米、成都為90平米。北京市單位土地面積的工業增加值僅是東京的5%左右。2007年香港每平方公里土地生產總值為14.64億港幣,是成都市的50多倍。因此,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時,應該提出單位土地面積的投資強度標準和單位土地面積地區生產總值指標。
6、加強產業配套能力。目前四川產業配套能力弱,現有工業產業關聯度低,未形成產業鏈。如四川長虹這樣的大型企業,每年采購量上百億元,而其中90%以上來自外地,包括一些低端零部件都到外地采購。缺乏產業配套的社會環境,同樣會影響轉移企業的選擇。
7、要注意保護職工利益。政府的責任是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承接產業轉移中,有的可能以現有企業改制形式出現。改制中要明確建立企業員工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機制,注意保護職工利益。
8、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降低交通等物流成本。西部交通比東中部差,因此應該努力改善交通條件。改善交通,既要加強交通硬件建設,還要搞好交通服務,減少收費路,降低物流成本。
9、有針對性地、適度超前地培訓人力資源。產業的集聚,離不開相關人力資源的集聚。換句話說,產業工人的集聚是產業集聚的必要條件之一。準備承接什么產業,就應該提前為承接的產業培訓、準備人力資源。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需要技術熟練的勞動力,勞動者的個體素質應該比自動流水線上的還高。
10、改善產業發展軟環境。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簡化審批程序,加強政府誠信建設,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為企業創造盈利環境。這應該比稅收政策更重要,因為企業主知道,企業首先應該盈利,如果企業沒有利潤,再優惠的所得稅政策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