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營銷體系存在這七個問題嗎?
2008-10-19 0: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因為從事企業咨詢的緣故,本人有幸對幾家中國民營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這些民營企業無論規模、業務差異多大,其營銷體系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以本人最近提供咨詢服務的A公司為典型個例。A公司是國內一家民營日化產品制造商,建有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先進的日化產品、保健品的研究、開發和產銷基地。公司擁有數百個營銷公司,員工達到數萬名,大學生、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專家比例超過30%,歷年來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長速度,正高速、健康地向前發展,已經成為本土日化行業的領軍品牌。
A公司主要經營化妝品、家用洗滌品、保健品、酒類、皮革制品、家具、房地產、物流八大系列。自成立以來,A公司獲得諸多榮譽,更是連續幾年成為央視廣告黃金檔的常客。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看似前途無限的企業,其老板碰到了企業發展的困境。由于A公司是該老板一手成立和發展起來的企業,公司早期的成功早把老板塑造成了一個神一樣的人物,公司上下,除了老板,沒人愿意決策和做主。老板在公司里聽不到反對的聲音,任何較為重要的決策,管理層都置身事外,只讓老板一人決策,事實上形成了一言堂的管理現狀,老板成了企業里最累的人。這種一言堂,除了讓老板身心俱乏、不堪重負,更重要的是,養成了下屬的倚賴懶散、不思進取,缺乏群策群力的后果造成了營銷體系許多問題的存在。
問題一,營銷組織結構臃腫,信息傳遞和決策效率不高。對營銷體系的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A公司管理層級過多,官僚化。從總部銷售部開始,到達一線促銷員,銷售管理分為銷售大部、片區、省區、市區等若干層級。基層銷售人員建議對某些市場宣傳促銷時,需要經歷層層批示,到總部批準下達時,早已錯過市場時機。更有基層銷售人員要求核銷費用時,不光需要銷售體系的層層批示,還需要財務體系的層層批示,兩個體系多個部門的層層上傳下達,流程復雜,時間漫長,讓基層苦不堪言。在發現層級過多的同時,也發現存在比較嚴重的多頭管理現象,員工反映有時遇到多個部門多重管理,增加內耗,降低效率。問卷同時發現,銷售信息和數據不容易獲取,且相關部門的合作性差,這就造成組織結構不夠通暢、合理和有效率。探究相關部門不合作的主要原因,崗位人員變動頻繁排在首位,這就提醒我們崗位調整不宜頻繁,人員的穩定對部門間合作很重要。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被調查者以壓倒性的多數認為部門設置過多、分工過細是公司營銷組織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尤其認為市場、銷售和客服應該統一為一個整體管理而不是分開獨立管理,也許老板在成立這么多部門時的初衷是希望各部門專業管理、各司其責、高效運作,卻沒有想到部門設置多、分工細反而導致了各部門對牽涉多個部門的事情有利益時搶著管理,沒利益時互相推諉,造成事務處理的效率極其低下。
問題二,營銷策劃欠佳,品牌定位、市場研究不完善。調查反映,有些品牌定位低端,實際面向顧客價格并不低,而且包裝質量不好,應該主要走流通渠道,使價格進一步降低。公司推出的新品,其品牌概念宣傳的不清楚,銷售人員對面向中端還是高端顧客有混淆,更有相當多的被調查者認為,這種目前走流通渠道的新品應該被定義為終端產品,提供有力的終端支持,終端產品整體形象需提升,價格也需提高一個檔次;流通產品突出價廉物美。訪談中許多人認為公司最強勢的主打品牌、終端產品定價過低,例如2倍容量的洗面奶比1倍容量的妮維婭甚至非主流品牌還低,這么好賣的產品應該被定位為優質、平價而不是優質、低價。這個觀點正是對“終端產品整體形象需提升,價格也需提高一個檔次”的有力證明。
問題三,營銷推廣欠佳,傳播途徑、媒體選擇不合理。調查發現,雖然公司總體傳播的投入已經飽和或密集,但分配到各種傳播途徑的比例需要調整,最典型的例子,做央視的廣告耗資巨大,對銷售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認為公司廣告效果不錯和廣告頻率合理的被調查者不到四分之一,有力地說明各傳播途徑的投入比例需要調整。大量的訪談中員工認為,公司的傳播媒體和方式單一,甚至有時錯誤。反映傳播方式錯誤的言論有:央視廣告效果一般,特別是這次花巨資贊助的×歌賽;產品宣傳應配合定位人群,選擇收視率高的平臺,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的廣告滯后于市場,應該在更早的5月份而不是7月份投放;廣告在有經銷商的城市沒有投放,沒有經銷商的城市卻有投放,造成播放了廣告的城市產品買不到,能買到產品的城市廣告沒跟上;廣告表達的意思不太明確,沒有條理性,不能體現出主推什么,且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廣告要切合市場上的產品推廣,在沒有鋪市率的情況下做廣告,顧客在市場上見不到產品,廣告效果就不會好。反映傳播方式單一的言論有:一味的高空投放,存在消費者審美疲勞的可能,加強終端建設是關鍵;央視固然是傳播的重要平臺,不過現在地方媒體也很強勢,部分省份傳播效果好于央視;應該在地方臺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和密度,季節性產品應選用不同的形象代言人;直接在終端網點投入廣告可能最直接有效且成本低;應該電視、廣播、雜志、廣告牌多管齊下,增加終端的贈品推廣、 與消費者互動活動;目前終端宣傳不足,地方臺、地鐵、電梯、車身、店招等平面廣告,樓宇、賣場終端視頻廣告欠缺。
問題四,渠道管理欠佳,部分地區沖貨現象嚴重。大部分的被調查者認為產品促銷力、價格執行力、渠道競爭力不太樂觀,而且營銷網點的區域分布也不太合理。有些地區沖貨現象嚴重,經銷商利益受損害;有些地區存貨和資金管理有問題;現行的渠道合同內容太舊,分解太細,不合時宜;隆力奇覆蓋的終端賣場不夠強勢,流通經銷商的數量和質量有所欠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定價體系不完善,有些基層銷售人員報給經銷商的價格與總部下單員的價格不一致,總部的批發價格、經銷價格、零售價格應該分類完整,合理定價,不宜亂改;
問題五,基層銷售人員管理欠佳,缺乏培訓,工作熱情不高。相當多的銷售人員認為自己報酬偏低,公司獎罰標準不太公平公正,激勵制度不合理;經理層人員頻繁變動,政策不連貫;基層銷售人員看不到美好預期,工作熱情不高,這種激勵機制的不合理主觀上導致基層銷售人員缺乏積極性,外在的表現有不重視貨架份額、陳列效果等。從培訓上看,得到培訓的銷售人員數量不多,而且效果一般。一方面,公司高管擔心銷售人員流動性很大,出錢培訓怕他們跳槽流失;另一方面,各地市場不了解總部操作思路,盲目上馬,執行不力,這種培訓的缺乏客觀上導致基層銷售人員欠缺營銷技能和管理技能,對總部的營銷策略執行力非常差。
問題六,經銷商選擇和管理欠佳,經銷商質量不高。調查顯示,目前經銷商質量參差不齊,以純流通經銷商多,終端運作和服務意識不強,某些地區的經銷商缺乏終端實力或相關化妝品經驗。經銷商是銷售體系中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需要給予相當的重視。
問題七,客戶服務欠佳,經銷商滿意度不高。讓經銷商不滿意的典型行為有:經銷商投訴時,沒有專門統一的客戶服務窗口對口;公司與經銷商的返利返點結算不定期,長時間拖拉讓經銷商不滿意;公司與經銷商結算時,對帳單凌亂;經銷商進貨容易退貨難;有沖貨、價格亂現象,損害經銷商利益;渠道合同內容太舊,分解太細,不合時宜;基層銷售人員報給經銷商的價格與總部下單員的價格有時不一致;各季節促銷方案出來,之后很快變動,經銷商只能等待觀望;公司向經銷商承諾的政策多變,經常不兌現。
以上這些,是本人在民營企業咨詢時普遍碰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典型性,特整理和歸納出來,希望對各民營企業有一定的參考警示作用,以此達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