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8年1至7月汽車零件出口額同比增長34.9%
2008-10-13 14: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08年1至7月,中國累計出口汽車零件88.8億美元,同比增長34.9%。其中,7月份出口14.1億美元,同比增長30.9%。
海關總署10月13日消息,海關統計數據顯示,08年1至7月,中國累計出口汽車零件88.8億美元,比07年同期(下同)增長34.9%。其中,7月份當月出口14.1億美元,增長30.9%。其出口主要特點有:
一、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且比重有所提高。08年1至7月,中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汽車零件69.3億美元,增長39%,占同期中國汽車零件出口總值的78.1%,比07年同期提高了2.3個百分點。此外,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8億美元,增長22.3%,占20.3%。
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據半壁江山,私營企業出口增長迅速。08年1至7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汽車零件45.6億美元,增長31.6%,占同期中國汽車零件出口總值的51.4%;私營企業出口25.8億美元,增長54%,占29.1%;國有企業出口14.2億美元,增長19%,占16%。
三、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歐盟和日本。08年1至7月,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出口汽車零件分別為26.9億美元、16億美元和10億美元,分別增長8.8%、39.2%和36.8%,對上述3個市場出口值合計占同期中國汽車零件出口總值的59.6%。此外,對東盟和韓國分別出口5.5億美元和4.2億美元,分別大幅增長65.9%和53.9%。
四、長三角地區為主要出口地。08年1至7月,浙江、江蘇和上海3省市分別出口汽車零件17億美元、13.9億美元和12億美元,分別增長36.8%、37.7%和15.1%,上述3省市合計占同期全國汽車零件出口總值的48.2%。此外,山東和廣東分別出口9.2億美元和8.9億美元,分別增長33.8%和50.1%。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和整車出口持續增長的帶動下,近年來中國汽車零件出口實現快速增長,但目前行業的發展和出口仍面臨以下諸多不利因素:
一是國外貿易壁壘制約出口。中國出口的汽車零件主要為中低端產品,長期以來憑借價格優勢進入國際市場,極易遭受國外反傾銷調查。2006年以來,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先后對中國出口的汽車傳動軸、剎車盤等汽車零件實施反傾銷調查。而歐洲國家則主要通過EMARK認證、CE認證和入市指令等法規進行貿易保護,不論在技術方面還是在成本上都給國內企業出口帶來不小的阻礙。
二是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減弱。當前,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之勞動力和物流成本的上升,給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業造成較大沖擊。與此同時,中國作為低成本零部件制造國的地位正面臨其他亞洲國家的挑戰,尤其是印度,其汽車配套產業憑借充足的原材料,特別是高質量的鋼材,以及比中國更具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正在全球范圍吸引主要的汽車制造商。
三是“獨資傾向”使本土企業邊緣化。“入世”前,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以合資方式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而“入世”后,外國企業則更傾向于以獨資方式建廠,合資企業中的外方也紛紛回購股權,謀求獨資或絕對控股。外方的“獨資傾向”使中國以市場換技術、換管理和換資金的難度越來越大,核心技術的缺乏使本土的制造商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
四是技術差距大,研發投入不足。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國外企業在系統集成、信息技術應用以及結構設計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斷拉大。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差,已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據國外有關企業的一般統計[1],汽車零部件工業的平均投資應為整車企業的1.2至1.5倍,而中國目前的狀況是低于0.3,明顯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同時,中國絕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具備產品開發能力,產品開發主要依靠主機廠,難以適應整車更新換代的要求。
為此建議:引導和鼓勵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根據自身特點聯合重組,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打造自主品牌,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同時,建立出口預警機制,降低貿易壁壘造成的影響,不斷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