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鐵礦石替代巴西鐵礦能否奏效
2008-10-13 10: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楊延齡
9月中旬,國內個大鋼廠陸續收到來自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通知,要求把已經簽訂的長單鐵礦石單價提高20%,理由是保持其輸歐價格一致,激起國內鋼廠激烈反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緊急召集各大鋼廠協商后,致函巴西淡水河谷表示明確反對。淡水河谷也不含糊,扣住礦不發,致使其港口壓船,逼得中方放出用國產礦替代巴西礦的狠話。“大秧歌”能舞動全場嗎?
我國近現代鋼鐵發展,除清末洋務鋼廠外,經過了“一五”、五八年大煉鋼鐵以及改革開放至今幾個興建高潮發展起來。鋼廠布局的立足之本,是以當地礦、煤資源為主,除當時歸中央直屬鋼廠外,地方鋼廠基本是以幾十萬噸至一百萬噸產鋼為規模設計,與地方工業相配套,形成區域閉環經濟。生產地與資源地相距半徑最遠也就300公里左右,大型礦山由中央投資。國外礦石基本不用,除非有“社會主義國家”協作礦或一些極少數量的特殊進口礦種,僅僅是個補充。
隨著寶鋼的上馬,這種自給自足式的資源獲取模式開始被打破。加上長期開采,國內礦山淺表資源被挖掘利用,品位下降明顯,深部資源的勘查、開采需要大量時間與財力。“有水快流”的政策使民采轟然而起,一些當時認為無規模開采價值的小礦體、大礦圈外礦體以及一些零散 “雞窩礦”被大量開發,也為鋼廠自備礦山的延續開發贏得了時間。同時,由原冶金部與澳大利亞投資合作的恰那鐵礦,成為當時一些重點鋼廠高爐由清一色國產礦改為國產礦滲入進口礦“混合面”的開始。
如今,鋼鐵產能不斷釋放,國產礦高爐入爐比例不斷下降,進口礦不僅僅由重點鋼廠獨享,而且蔓延到國內各地鋼廠,僅長江以北,原屬國產礦資源相對豐富地區,如今60個鋼廠與產鐵地區大量吃進口礦。
小高爐林立的山西翼城地區,過去依礦而建,當地礦吃完,每年要幾百噸礦進口。可見,舞“大秧歌”的國產礦去舞動全場,重點鋼廠中除鞍本尚有些能力外,其他鋼廠無能為力,地方鋼廠也就量力而行,半饑半飽地過日子。但要以“大秧歌”為主角,“草裙舞”、“肚皮舞”、“桑巴舞”同臺,甚至盡量減少“桑巴舞”的戲份還是可能的。
壓縮“桑巴舞”戲份
巴西礦是最早進入我國的進口礦,由于品位高,質量好,帶來爐內順行的效果,受到爐前操作者喜歡。但由于運距長,海運費時常會超過礦價,加上鋼廠目前采購地的多樣選擇,以及這次不識時務地強行霸道作法,印象分大打折扣,壓縮進口量是必然。(下轉A3版)
(上接第1版)
其實,早幾年巴西礦也有走 “麥城”的經歷。國內7年鋼鐵低潮期,巴西礦訂貨銳減,大量投資礦山能力閑置,供貨商背著樣品口袋,拿著資料樣本,在大陸各鋼廠游說的場景歷歷在目,如今卻好了傷疤忘了痛,恰在世界經濟漸入低谷,中國鋼鐵面臨周期的臨界點上,叫起板來,豈不叫買單人心里添堵?為了眼前利益臨場毀約變價,不行就來個橫刀立馬,罷場不登臺,丟了場子,孰大孰小?可見商人的不是,戲子的不是,戰術的不行,規矩的不懂。相互叫板可以,但要說立馬取消其登臺資格,還需時日。為什么這樣說?
供貨商約定俗成的規則變化與采購方格局變化。多年中礦石三巨頭,基本以一方談判先決為基礎,其他跟進,但如今變化為一對一地談判,這是變數之一。其二是過去國內采購方由十幾個國營大鋼推舉寶鋼為代表,協商一定算數,而如今以沙鋼為主導的民營鋼廠殺出,較國營鋼廠相對松散型的采購團隊更緊密地成立了股份實體,其價值取向是否與前者一致,還要看2009年談判效果。
再者,我國與南美外交商貿關系看好,特別是巴西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其中,礦石進口與焦炭等冶金產品出口占有較大比重,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放一時的狠話,讓對方接招可以,要說真正取代,還要多方考量。實際,在我國鐵礦進口比重中,巴西礦增幅下降,已成事實。
“潰壩”事件的警示
去年,我國鐵礦石產量達到7.07億噸,礦石品位30%~40%,實際開采量可能大于這個數字,因為遍及各地的小礦山統計不甚精確。在近幾年鋼鐵需求量成倍放大,價格一路飆升的情況下,各地礦山開足馬力,增產再增產,使產能發揮到極致,山體植被及地表、地下水源破壞極致,如果貿然取代億噸礦的進口,其后果是否是又一輪的瘋狂?襄汾 “潰壩”事件只能是開始。二十年前 “有水快流”弊病至今未愈,一個五十米尾礦壩尚且造成如此大災難,國內眾多上百米至三百米的尾礦壩都可能成為不定時炸彈。所以,減少進口前提是解決需求,合理調劑鋼鐵產能釋放,在自律效果不明顯情況下,采取必要行政手段,核定產出。
去年,我國發現鐵礦資源187處。其中,大中型規模有34處,總探明儲量32億噸,可以算個 “豐收年”。但建國近60年來,經過反復勘探,易開采的均已開發,剩余的不是偏遠就是深部,開采成本不低,但這畢竟是解決后續發展的寶貴資源,留些給子孫也好。就像美國近海石油,在油價飆漲,已影響本國經濟情況下,總統也有了提案但國會還是遲遲不批,理由是破壞環境,更深層次打算還沒有說出來。
總而言之,趁國家外匯儲備豐裕,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有利的情況下,多進口些資源產品,對國家、民族還是有多方好處的,至于討價還價問題,須與企業承受能力和外匯自然貶值幅度多方比較,還有個提升周旋談判的能力和技巧問題。壓縮 “桑巴舞”的戲份是權宜之計,是籌碼, “大秧歌”獨舞不可為的前提下,利益是永恒的,因為坐在談判桌前的都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