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漿供應鏈布子
2008-10-12 1: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以來,中國奶業因“三聚氰胺事件”告急,而這卻為豆漿飲品帶來機遇,永和豆漿總經理林建雄說,最近,永和豆漿的產品賣到了脫銷。
“我們絕對不允許有三聚氰胺的存在,已全部進行了質檢,檢測結果為零。”10月9日,永和豆漿總經理林建雄將旗下幾份豆漿類產品的質檢報告拿給記者看,“我們也有蛋白質的檢驗標準,但我們是純粹天然的植物蛋白,不添加任何的香料、防腐劑、香精,況且大豆(3313,-174.00,-4.99%,吧)不存在產量的擔憂,沒有必要來以次充好。”
供應鏈的保障
林建雄認為,奶業的問題在于產品的供應鏈上沒有得到安全保障,“這幾年牛奶企業翻倍增長,但奶源有限,供需不平衡,加上成本高企,所以就動足腦筋。”
“不僅是牛奶,豆奶也會在添加奶粉的選擇上出現問題,而豆漿則較為純粹。”據林建雄介紹,與豆奶生產工藝不同的是,永和豆漿產品對于大豆原料是半利用的,選用大豆經過脫皮—研磨—煮漿—濃縮—噴霧干燥,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進行脫渣處理,因此,對于大豆的利用率只有50%,“這樣做既保留了大豆中原有的天然營養,使產品中蛋白質與不飽和脂肪酸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并且具有新鮮的口感。”
“而豆奶的生產工藝是100%利用的,不進行脫渣處理,因此口感較差,需要加入奶粉調味。因此在對奶粉的選擇上要非常小心。”林建雄說,“永和豆漿并不打算做豆奶產品。”
據介紹,今年食品原料價格上升,大豆已從去年的每公斤4元上升至每公斤7.9元,砂糖等價格也隨之增長。另外,為了保證效率,在運輸上以汽運來替代車皮運輸,價格相差約1/3。永和豆漿表示,在這樣的狀況下,企業只有通過提價和自行消化,但仍然不會摻入添加物,以低廉價格換取市場份額。
永和豆漿積極發展華東、華北市場,建立獨立的中央廚房,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建立了黑龍江大都基地、佳木斯豆漿工廠、咸陽豆漿罐裝廠。其選用黑龍江三江平原地區出產的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我們嚴格把控原材料質量,未來則打算建設我們自己的大豆基地”,林建雄介紹,永和豆漿準備跟政府拿土地,自己請農民來種植,然后在當地建立種、產、銷一體化,在源頭上保證品質。
豆粉的深加工廠也設在大豆產能豐富的黑龍江,8月28日,永和豆漿在黑龍江省投建的豆粉加工項目動工,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被建設為永和東北三省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項目落戶于哈爾濱市延壽縣,占地100畝,預計建成后有6條生產線,明年投產,年產量約為2000噸。
策略轉型
永和豆漿現在全國約有300家門店,以連鎖加盟的方式在全國布點。總經理林建雄介紹,接下來,永和豆漿將轉變思路,大力提高直營店的比例,并且著重發展快速消費品。
據了解,永和豆漿現有的門店加盟和直營的比例在8:1左右,永和豆漿授予特許加盟商獲得品牌、管理模式、產品等授權,并且利用特許加盟商的資金、經營擴張市場。
明年,公司則希望加大直營店的比例為5:5,甚至可能出資回購加盟店,并拓展開店數量3年內達500家。
在取得市場較好反饋之后,永和豆漿的經營思路也發生轉變,希望未來上市以壯大企業規模。在這種前提下,直營店比例增加后,合并的財務報表有利于企業的業績突顯,更方便引來風投的關注,達到企業上市要求的門檻。
“我們現在只是做前期動作,先行完善企業結構,再做上市的準備。”林建雄說。
對于直營連鎖來說,雖然可控性強,能較好的突顯業績,但擴張相對緩慢,于是永和豆漿決定大力發展快速消費品,讓旗下產品大舉進入各超市賣場,發展袋裝、罐裝豆漿、豆漿粉,米漿、配方蛋白粉、豆漿酥等衍生品。
“你如果到我們的門店,可以喝到新鮮現磨的豆漿,如果為了更方便,也可以選用我們超市里袋裝、罐裝或者沖泡的產品。”林建雄說。
業內人士認為,乳制品的市場競爭已呈白熱化,豆漿的營養價值可與牛奶媲美,顯現出非常好的市場潛力,而且相對牛奶來說,豆漿的成本和利潤空間更為豐厚。
臺灣永和吹來豆漿風
永和本是臺灣的一個市名,在上世紀,臺北縣永和市聚集了一些臺灣老兵,這些“外省老兵”原是從中國大陸去的臺灣,戰爭結束后,為了謀生,開始經營故鄉的油條、豆漿。漸漸地,永和這個地方的豆漿在臺灣小有名氣,成為地方性的飲食文化。
1985年,林炳生以60萬的資金在臺灣注冊了“永和”豆漿商標,設立南港工廠正式量產永和豆漿、米漿。1998年,連續8年獲得臺灣食品品監會金牌獎,開始進軍日本市場。
1999年,永和豆漿的林炳生、林建雄兄弟倆從臺灣來到上海,在上海設立了永和豆漿加盟總部及直營店。為了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場,2001年在美國正式成立永和國際,以永和豆漿、米漿為主打產品。2007年底,其在華南、華東、華北三大總部成立,加盟連鎖店的數量發展迅猛。2008年3月份,又將大連設為東北總部所在地。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上海,街道上有很多冠以“永和”為名的豆漿店,窗明幾凈的餐廳改變了人們在街頭巷尾買油條、喝豆漿的習慣。
雖然產品贏得了市民的青睞,但接踵而來的是各類侵權官司,永和豆漿打了不下百場,并且永和豆漿旗下的加盟店也直接參與豆漿領域競爭。
除此之外,永和豆漿還面臨永和大王的競爭,后者也于上世紀90年代末在上海成立,三大經典產品是豆漿、油條和牛肉面,在2007年,永和大王被菲律賓最大餐飲連鎖企業——快樂蜂集團 (Jollibee)以3250萬美元全資收購,據了解,快樂蜂老板為菲律賓華僑,曾在菲律賓以本土化的優勢打敗麥當勞,收購永和大王之后,其又從麥當勞中國公司挖來前副總裁陳金發,擔任永和大王的CEO。有了豐裕的資金支持,永和大王迅速鋪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全部以直營模式在全國開店達110家。
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永和豆漿也希望得到風投支持,并以大力發展快速消費品作為定位區隔。林建雄表示,“我們彼此定位不同,他們更關注中式餐飲,而我們則要做全世界華人的豆漿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