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市場首部立法性文件公布 快遞時間須公示
2008-10-10 11: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不及時送貨、貨物丟失……這樣的事情經常在快遞過程中發生,然而,由于沒有相關法規來規范,致使快遞糾紛日益頻發。日前,我國專門規范快遞市場的第一部行政立法性文件——《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已經公布并施行。昨天是第39屆世界郵政日,省郵政管理局專門召開座談會,要求全省快遞行業貫徹落實。 快遞價格、時間必須公示
【案例】李晨晨是中國地質大學2004級英語系學生,今年6月底回河南辦理戶口遷移手續。在中牟老家,當地需要她的學籍證明,于是她讓北京的朋友把學籍證明快遞到鄭州。“我朋友找了一家快遞公司,他們承諾兩天送到,結果我在鄭州等了3天也沒有送過來。后來,我打電話催問,對方說查查給個回復,這一查又過去了兩天。”李晨晨說,直到第6天,她才收到學籍證明,耽誤了她很多時間,返回北京的時間也不得不跟著推遲。
【辦法】快遞企業應當在營業場所公示,或以其他方式向社會公布其服務種類、服務價格、營業時間、快遞時限等承諾。快遞企業應該以書面形式明確快遞企業與用戶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其格式合同條款應當做到公平合理、準確全面,并向省級郵政管理部門備案。不能按照運遞時限遞送快件的,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最高3萬元的罰款。
不得隨意泄露用戶信息
【案例】說起自己信件被拆的事兒,鄭州市民秦女士至今還很生氣。去年12月,她找到一家快遞公司發快件到高郵,信件發出兩個星期后對方還沒有收到,“我打電話給快遞公司,他們說快遞寄不到高郵,就把快件轉給其他快遞公司,人家說也寄不到高郵,無奈只有請他們退回了”。更讓秦女士可氣的是:10天后快件終于給退回來了,信封兩頭卻被拆開了。
【辦法】快遞人員不得實施下列行為,如私自拆開、隱匿、毀棄、扣留、倒賣、盜竊快件;違法泄露在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若有違反,郵政管理部門可對快遞企業處以最高3萬元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處以最高5000元的罰款,構成犯罪的還將追究刑事責任。
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
【案例】去年3月,周女士從廣州發個快件到浙江金華。她發的是一個配件,客戶收到的卻是排油素和減肥茶。當時,她就打電話到快遞公司反映情況,公司負責人卻說:你的貨物單上寫的是物品,并沒有說是配件,因此我們不能為這件事負責,再說,你也沒有讓我們驗看你的配件”。而周女士說,當初她包好的包裹,對方并沒有要求打開驗看。
【辦法】快遞企業當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對用戶交寄的信件以外的快件,快遞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當場驗視內件,當面封裝。用戶拒絕驗視的,不予收寄。快遞企業對不能確定安全性的可疑物品,應當要求用戶出具相關部門的安全證明。用戶不能出具安全證明的,不予收寄。
快遞企業收寄已出具安全證明的物品時,應當如實記錄收寄物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等內容,記錄保存期限應當不少于1年。
·特別提醒快遞出問題打12305
今后,如果發生了糾紛怎么辦?據了解,我省設置了暢通的投訴渠道。
今后,發生快遞糾紛的,消費者可以先向快遞企業進行投訴,還可以撥打當地的12305郵政業投訴電話,向當地的郵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郵政管理部門確認快遞企業存在違法行為的,可以責令其整改,并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據今年8月份快遞企業的備案結果顯示,我省有32家網絡品牌快遞企業,380家經營單位,年收入5.32億元。其中,河南郵政速遞約占八成。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負責人明確表示,《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的出臺,填補了監管快遞市場的空白,會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 (梁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