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前秦淮河河道寬1公里 現內河寬二三十米
2007-9-30 11: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在的內秦淮河只有二三十米寬,如同一位優雅的江南女子,柔柔地通過城區,最后注入長江。但是你能想象到嗎,就在千年前,這條河還曾有130多米寬,而在6000年前,秦淮河所在的位置河道寬達1000多米,簡直就是浩浩蕩蕩注水入江。 與長江這條“大江”相對,秦淮河還曾原名“小江”。不過現在的秦淮河與“小江”的名頭似乎相去甚遠。而古老的秦淮河逐漸變成今天的模樣,古代的“違建”起了很大作用。
昨天,記者來到淮清橋。橋下是彎彎曲曲的秦淮河,河也不過二十來米寬,可以清楚看到河對岸的事物。記者一路順著內秦淮河走了一段,發現最寬處也不過三十來米。
河道經過多年的整治,河水也清澈起來,偶爾還能看到小魚兒從水中靜靜流過。淮清橋旁邊有桃葉渡遺址,是古代繁華的渡口,古代的居民依靠船只從秦淮河這岸來到對岸。但是,如今看著這窄窄的秦淮河,一條船幾乎能橫過整個河面了。秦淮河里,現在也只有游船能穿梭,大一點的船都不進來。
這就是今天的秦淮河,繁華依舊,卻窄窄的,讓你無法想象她曾經的寬闊。秦淮河曾經有130多米寬,已令人難以想象。但據專家介紹,根據一些古地理知識專家的推測結果,在兩萬年前后至6000年前之間,秦淮河所在位置的古河道有幾百米寬甚至寬達1000米,是一條通江河道,玄武湖都可能是它的河身。
據了解,古秦淮河道存在于兩萬年前后至6000年前之間,在地質學上屬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的產物。現在的秦淮河是由東向西穿過城南,外秦淮河則沿著護城河向西轉北經三汊河入長江,但在早期,其河流走向完全不同。古代秦淮河道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大致由通濟門經淮清橋、大行宮到市政府,穿過雞鳴寺與覆舟山之間的隘谷抵玄武湖;再由大樹根折向西流經模范馬路向福建路方向直奔金川門,繞大橋南路匯入長江。
原來的古秦淮河道比現在更寬更深。據資料分析,古秦淮河道長14.8公里,一般寬達1000米,古河道底部在地平面下30米到50米,沉積的沙土厚達20米。古秦淮河道的位置正是南京市內的低洼之地。
“這里的秦淮河指的都是現在的內秦淮河。在唐朝晚期以前,秦淮河都是在主城外面,沒有內外秦淮河之分。后來,當時南京的最高行政長官修新城,才把秦淮河圍到了主城里面,并在城外開了一條護城河,這條護城河就是現在的外秦淮河。”專家說。
專家稱,隨著秦淮河變成內河,兩岸的居民也開始增加。居民在河邊倒垃圾,蓋房子,一步步加速秦淮河“老化”并侵占河身了。
秦淮河變窄最主要的時期是明朝。明朝年間,秦淮河兩邊很繁華,兩岸的手工業、茶樓、妓院等都很多,河房(伸到河里面的房子)是當時在河邊很流行的房子,河房不斷增加,河面被侵占得越來越厲害。專家考證研究認為,這是造成原本130多米寬的秦淮河變成如今只有二三十米寬的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