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基于食品供應鏈管理的安全問題發生機理分析

2007-9-27 14: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Abstract: 
  在對食品供應鏈上誘發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以電子化食品供應鏈管理為技術支撐,以EAN-UCC(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為基礎,運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技術進行食品安全追溯。
  一、食品安全問題的來源
  一方面,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貫穿于食品供應的全過程,從生產、加工、包裝、流通到消費,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這既影響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益,也增大了食品安全的風險。另一方面,消費者個人缺乏對食品安全程度的了解和食品安全鑒別的知識、技術、設備,也是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原因所在。
  二、食品供應鏈各環節上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機理
  1、農業生產環節:在食品供應鏈的源頭,化學藥品、生物制劑等的大量使用給食品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農產品(21.90,0.00,0.00%)的種植、養殖正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農藥、化肥、三廢的影響與污染。而人體食用了這些被污染的農產品后不僅將產生直接的健康危害,而且還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增加。化學性、生物性的食品污染,往往在食物鏈中經歷了長期的蓄積,它對人們的健康危害也往往是在很久以后才能發現,這給食品安全的評估帶來了挑戰。
  2、加工環節:食品生產企業規模過小、管理混亂的問題在我國還是比較嚴重。這形成了影響食品加工環節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 超量使用或濫用食品添加劑, 也是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誘因。此外, 新原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3、流通環節:多數農產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農貿市場、街頭巷尾直接銷售。這種流通方式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檢驗程序和監督手段, 食品安全事件將難以避免。我國冷鏈物流及相關設施落后,跨地區、跨國界的食品貿易在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同時, 使微生物與有害物質污染的可能性增大。
  4、消費環節:非時令食品消費、在外就餐消費等活動大大增多,食品消費不斷上升,使得群體性的食品安全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食品作為一種“經驗產品”甚至是“后經驗產品”,在食用前,他們很難對其品質進行評價,無法依靠自身力量來有效地保護自己。
  三、食品供應鏈的優化可能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以電子化食品供應鏈管理為支撐,開展食品安全追溯顯得尤其重要。首先,電子化食品供應鏈管理為食品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在互聯網環境下為客戶提供快速服務,不僅提高了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傳遞效率,也為實現對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的快速追蹤提供了基礎。其次,EAN-UCC系統為食品安全提供了追溯平臺。第三,RFID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食品全過程追蹤的方案。在復雜的、多步驟的供應網絡中,RFID系統建立起了從源頭到消費整個過程間的可靠聯系,為進行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良好的規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