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合理開采和利用中國低品位鐵礦石資源
2007-9-19 15: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在“2007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對中國低品位鐵礦石開采和利用現狀進行了深入、全面落實的分析,提出見解和建議,引起與會者的關注。
專家分析了中國低品位鐵礦石資源的基本狀況,認為中國鐵礦石資源基本特點是貧礦多,富礦少,復合金屬礦多,以磁鐵礦為主,中小礦為主。全國鐵礦石的平均品位為30%-35%。SiO2含量為10.65%-51.33%,已探明的2947個鐵礦區,以磁鐵礦為主的高達1828個,中小區有1753個,大型礦區僅12個。中國鐵礦石資源分布很廣,遍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700多個縣和鎮,主要集中在7大礦區10大生產基地,其中有鞍鋼眼前山鐵礦、東鞍山鐵礦、關寶山鐵礦、弓長嶺鐵礦、齊大山鐵礦、本鋼南芬鐵礦、歪頭山鐵礦、太鋼尖山鐵礦、攀鋼蘭尖鐵礦、包鋼白云鄂博鐵礦、酒鋼樺樹溝鐵礦、鏡鐵山黑溝鐵礦等。
中國鐵礦資源量低,人均儲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97%以上為難采難選的貧礦,平均品位33%;中小型礦多,礦山規模偏小,最大的10家礦山企業占全國產量只有25%;共、伴生礦多,單礦種礦少,利用難度大,成本高。
業內人士在研討中說,中國鐵礦含鐵品位一般在30%左右,SiO2含量多數高達50%左右,攀枝花、包頭、酒鋼那樣的特殊礦,有較大的選礦難度。建國初期,由于選礦技術不高,造成供給高爐煉鐵的原料含鐵品位低,SiO2含量高,導致高爐渣量大,焦比高,產量低。隨著鋼鐵工業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了貧鐵礦資源精粉的品位和SiO2含量的降低。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高爐指標有所改進,為21世紀中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鞍鋼、太鋼等大型鋼鐵企業相繼進行鐵礦粉提鐵降硅科技攻關,使鐵精粉的含鐵品位突破68%和SiO2含量降低突破4%的大關,為高鐵低硅燒結礦和高品位球團的生產創造了條件,使高爐指標有了突破性的改善,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業內人士指出,1985年,上海寶鋼建成投產,率先采用進口高品位鐵礦粉作高爐原料,創造了具有世界千百先進水平的高爐技術經濟指標。中國高爐煉鐵的技術經濟指標,由于原料加工技術的進步,20世紀80-90年代比建國初期50-70年代,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
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的礦石加工技術有了較大的提高,原礦品位30%左右的礦石經過富選,鐵精粉的品位達到65%-66%,SiO2含量均有較大和改進,為燒結礦和球團礦的生產提供了優質原料,較大程度提高了燒結礦和球團的品位,降低了SiO2含量,為在新時期進一步改善高爐技術經濟指標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在寶鋼倡導的高品位、低渣量、合理配礦的帶動下,使一大批鋼廠的高爐利用系數提高到3.8,甚至4.2t·m3-1·d-1以上,綜合焦比低于500Kg·-1的水平,會上業內人士提出,要合理、科學開采和利用低品位鐵礦資源,適應快速發展中國鋼鐵業的需求。中國鐵礦資源含鐵品位低,開發的條件逐年變差,開采的深度逐年加深,開采的難度逐年加大。原來根據資源條件和開采條件預測,2000-2010年,僅能維持年產量2.5億噸原礦,拆成富礦1.4-1.5億噸。但進入21世紀,中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國際鐵礦石市場價格的連續上漲,促進了中國低品位鐵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含鐵品位在30%以下的資源得到開發,即使品位在20%以下,甚至不足10%的品位尾礦,也進行再選再利用,目前剝采比維持在2.5-2.8,選礦比維持在2.5-3.0的水平,形成近幾年中國鐵礦石產量的高速增長。2006年,中國鐵礦588171.9Kt,比上年增長37.99%。
業內專家提出,赤鐵礦粉(Fe2O3)用于燒結,有其天然的優勢,其與磁鐵礦粉相比,形成針狀復合鐵酸鈣(SFCA)的條件和機率高,鐵酸鈣是CaO、SiO2、AI2O3復合鐵酸鹽,它與Fe2O3的性能相近。導致相同條件下,生成發揮鐵酸鈣粘比例高,成品礦的轉鼓指數高,還原性良好。因此,中國鋼鐵企業未來的發展,可以發揮國產和進口兩種資源的優勢,利用國產磁精粉主要用于球團礦生產,利用進口赤鐵礦粉主要用于燒結礦生產,科學合理配礦,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化學組成和燒結球團特性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提高爐礦的品位和降低渣鐵比,優化人造富礦的質量和性能,為鋼鐵工業節能減排,改善環保和提高企業效益作出更多貢獻。
在研討中,專家得出結論:低品位的鐵礦石資源,由于品位低、渣量大,會嚴重影響高爐煉鐵的技術經濟指標;然而,低品位的鐵礦石資源,可以通過選礦技術的進步,達到高品位SiO2的目標,優化高爐煉鐵的技術經濟指標是可能的。發揮國產和進口兩種資源的優勢,科學合理配礦,進一步優化人造富礦的質量和性能,改善高爐煉鐵的技術經濟指標,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包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