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高峰過去何時回?
2007-9-19 15: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范曉敏
中國鋼鐵工業在過去的五年中發展最為迅猛,自2002 年以來, 因固定資產投資的加快帶動了對鋼鐵消費需求的增加,引起國內鋼鐵價格的不斷攀升, 鋼鐵企業利潤增加,至2004年國內鋼鐵企業利潤總水平創出歷史新高。續2005年中國鋼鐵產量突破3億噸后,2006年中國鋼鐵產量再次跨過4億噸大關,新增鋼鐵產量達到7000萬噸,同時,2006年中國鋼鐵貿易局面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國一舉成為鋼鐵凈出口大國,當年實現凈出口鋼材鋼坯近3500萬噸。正是這一巨大的凈出口,才極大地緩解了國內產能嚴重過剩的形勢,穩定了國內鋼材市場,而在中國鋼鐵工業飛速發展的同時,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變化,隨著固定資產宏觀調控的效應,國際鐵礦石的漲價,國內鋼材生產能力的增加,鋼材供需的平衡,中國鋼鐵行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鋼鐵行業的高峰過去了,什么時候才會再回來呢?2007年下半年中國鋼鐵行業會不會一掃眼前的陰霾,迎來黎明的曙光呢?筆者結合我國鋼鐵行業以往形勢來簡單做一下分析判斷。
國家的調控方面
鋼鐵行業從2004年以來,一直處于宏觀調控的風口浪尖,相關的政策措施不斷出現,以“鐵本事件”為起始的鋼鐵行業調控風暴斷斷續續持續了接近四年,但是與國家給鋼鐵行業降溫的調控初衷相反,國內鋼鐵行業逆勢而起,在短短的時間內,國內鋼鐵行業已經通過鋼材大量出口在國際上確立了鋼材“中國制造”的地位,而且通過鋼材出口為國家的貿易順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最近幾年的形勢看,幾乎每年鋼鐵行業都會引起國際國內的關注,進而遭受調控的重劍所指。今年就是由于不斷飛增的鋼材出口引發了國家對鋼鐵行業的再次調控,兩次調降鋼材出口退稅稅率,對于低端鋼材甚至實行出口加稅5%~10%的政策,對于鋼材出口企業甚至實行自動登記措施,如果這一系列政策組合不能取得效果,下一步將實行出口配額制度,這將對目前國際化趨勢日趨明顯的鋼鐵行業造成重大的打擊。
淘汰落后鋼鐵產能
淘汰鋼鐵落后產能,在政策措施方面,國家相關部門采取了互相聯動的政策“組合拳”。利用稅收和價格杠桿進行調控,對鋼坯、焦炭等初級產品和部分低附加值鋼材,考慮加征出口暫定關稅,進一步減少高消耗、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對列入關停和淘汰范圍的落后產能實行更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進一步壓縮落后產能的利潤空間。在市場準入管理方面,對在建和擬建的鋼鐵項目,要按照土地使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據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嚴格審核評估。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中,同時采取了環境容量置換的方法。對主動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并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國家在核準擬建項目時優先予以考慮;對不能履行責任書承諾、按要求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地方,不再核準新的項目。大型鋼鐵企業建設新的結構調整項目,首先必須承諾淘汰相當能力的落后產能,才能進入核準程序;項目核準后要逐步壓縮落后產能,在投產時完全關停。所有這些工作,都要依據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來進行。小鋼鐵為一些地方稅收和就業起過一定作用,依法淘汰時可對這些地方在經濟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地方自行批準的項目淘汰時,也應由地方對企業在經濟上給予必要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財政在向下一級轉移支付時,應考慮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因素,適當予以傾斜。對高耗能產品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后的價差收入,全部留給地方用于淘汰落后產能。
從目前的政策環境分析,下半年推進全國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不會再是紙上文章,而將按照各地方提報的落后產能名單按圖索驥,有的放矢,相關的推進進度直接和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掛鉤,必然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下半年的鋼鐵產能和需求還將保持相對的平衡。
鋼材出口情況方面
隨著國內鋼鐵產能的迅速擴大,我國鋼鐵行業也越來越呈現出原材料和市場 “兩頭在外”的態勢。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進口鋼材1851萬噸,平均到岸價格每噸1071.18美元,出口鋼材4301萬噸,平均離岸價格每噸610.2美元,差價每噸460.98美元。專業人士認為,廉價成了我國出口鋼材的代名詞,我國鋼材出口均價僅為進口均價的一半左右。我國大量出口的鋼材產品以鋼坯和長材等初級產品為主,檔次和質量比較低,而大量高端鋼材產品仍然依賴進口。針對國內鋼鐵業出口熱度不減、調控效果不明顯的狀況,國家發改委表示將繼續抑制鋼材出口的過快增長。
據分析,在出口政策的限制之下,大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率歸零,表明國家不鼓勵高耗能、高污染及資源類產品過度出口的態度;而且國家對80多種鋼鐵產品實施出口征稅,是設定了鋼鐵出口的“成本門檻”;再加上國家近期強力推行的關停和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進程,是在生產和出口“兩道閘門”上同時限制低效產品的過量釋放。對高檔鋼鐵產品和特鋼品種,將適當保留出口退稅,鼓勵結構調整。
同時國家對部分鋼鐵產品實施出口許可管理,這將有效監控鋼材出口,改變目前鋼材出口混亂的局面,協調鋼材出口秩序。據市場人士分析,目前實行的還是一般許可管理,尚未在出口數量和出口質量標準的重新認定上作出明確規定。今后如果有必要,出口許可管理進一步深入的政策空間“尚有不小的余地”。在許可管理的基礎上,我國鋼材出口的預警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對鋼材出口進行總體協調,把握合理節奏,以免出現國際貿易中的被動局面。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信息來看2007年下半年的鋼鐵行業的走勢方面,有喜有憂,行業投資的減少其實意味著鋼鐵消費量的減少,因為鋼鐵行業投資本身需要消費大量鋼材。而產能釋放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在前兩年的投資高峰下形成的產能將持續釋放,而產能釋放的沖動不會因為一兩個政策而消除,高產能和消費強度持續釋放已經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的標志特性。下半年的出口形勢由于政策效應會有一定降溫,但是依照以往的經驗,短期內不可能有哪個國家或者地區能有這么巨大的鋼鐵產能來填補中國減少出口造成的市場空缺,短期內國際市場由于供需失衡必然拉高國際市場鋼材價格,拉高的國際市場鋼材價格又和國內鋼材拉高價格差距,出口動力又將恢復,因而從根本意義上解決鋼材出口問題是不可能的,隨著市場心態的穩定,下半年國內鋼材市場不會出現大幅下滑的行情,鋼材價格將會穩定的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