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四市將構筑"1小時經濟圈"綜合交通網絡
2007-9-12 16:2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昨天舉行的粵東四市經濟社會協作第一次黨政聯席會上,“構筑1小時經濟圈”被寫進了粵東四市經濟社會協作框架協議。四市兄弟一致商定,著眼于粵東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將著力推進產業分工協作體系、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社會事業合作體系和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快構建適應區域合作發展要求的綜合交通網絡,逐步實現區域內交通運輸一體化。
據悉,在此次簽署的粵東四市經濟社會協作框架協議中,粵東四市將在基礎設施、經貿協作、旅游開發、科教文化、環境保護、社會管理六個領域的一批項目中聯手開展合作。在基礎設施方面,將協作搞好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港口、機場、鐵路、公路,盡快發揮應有效益。重點建設“兩網兩港”(公路網、鐵路網,海港和空港 ,以公路為基礎,以港口為依托,鐵路、水路、航空運輸協調發展,區域內和對外運輸大通道基本完善并相互銜接,網絡結構趨于合理,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運輸質量明顯提高的綜合運輸系統,努力構筑“1小時經濟圈”。將建設汕揭高速公路、潮揭高速公路、汕頭至普寧高速公路、廈深高速鐵路廣東段等項目;以汕頭港為樞紐,建設好汕尾港、潮州港和揭陽港,構建粵東港口群;積極推進潮汕機場前期工作,適時加快開工建設。合作修建區域水利設施,促進區域內河航運、海運事業發展及與其他運輸系統的銜接。加強能源建設項目的合作開發,努力實現區域內資源優勢與市場需求的結合。
對于框架協議涉及的內容,四市的黨政負責人都不約而同地談到,粵東四市在經貿協作、旅游開發、科教文化、環境保護、社會管理上合作空間廣闊,潛力無限,大有可為。比如說,可以整合粵東四市的優勢資源,發揮產品特色優勢,支持區域內企業間開展技術、生產、投資合作,實施橫向聯合,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提高粵東產品的總體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可以整合粵東四市的旅游資源,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共同制定區域旅游發展戰略和市場開發策略,盡快制定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共同策劃推廣區域旅游精品線路,共同推進區域內開放式、無障礙旅游。在科教文化方面,可以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與教育資源應用的合作,加強文化和人才交流。設立“粵東發展論壇”,集中各方智慧,共同研討粵東地區的合作與發展。建立新聞聯動機制,促進信息溝通。在環境保護方面,可以建立區域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在清潔生產、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制定區域環境保護規劃,加大韓江、榕江、練江等流域的整治和生態保護力度,強化區域內資源的保護,提高區域整體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社會管理上,可以依法建立協作機制,簡化辦案協作手續,共同研究社會治安管理措施,在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社會黑惡勢力犯罪和打擊制假售假等方面互通信息,聯合出擊,維護社會穩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