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健全政府投入機制和農民“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綿陽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公路建設中的資金籌集難題。其突出經驗體現于管理、養護、運輸與農村公路建設同步推進。
在工程管理上,綿陽市提出嚴把規劃、設計、監管“三關”,根據自身實際,對“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建立了項目庫。設計上講究因地制宜,全面布局,從源頭體現“建管養運一體化”思想。按照“村民自治”原則決定工程實施方式,專款專用,依靠群眾加強現場監督,保證工程質量。
養護方面,綿陽市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探索建立了“政事分開、管養分離”的農村公路管理體系。撤消公路管理局,組建公路管理處(所)和養護公司,形成“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在國、省干線公路率先推行“養護大承包”模式,即項目委托管理模式,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路修到哪里,客車就開到哪里”。路運并舉,綿陽市在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大力調整城鄉運輸結構、發展農村客運,努力做到讓農民群眾便捷出行,加速城鄉統籌發展步伐。
農村公路建設內容多、任務重、范圍廣,綿陽市在具體實踐中,結合本地實際,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在農村公路工作上,穩步推進試點改革的步伐,為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