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積極應對西藥出口下降
2007-8-27 10: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也許應驗了“花無百日紅”的老話,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的預測,由于受到今年大幅下調出口退稅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西藥產品出口(包括西藥原料藥、西成藥、生化藥,下同)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長后,在下半年將可能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現在西藥產品生產和出口的貿易企業都面臨較大困難,所以出口下滑也是在所難免的。”昨日,一家西藥原料藥生產企業廠長告訴記者。
三大主要問題影響西藥出口
醫保商會列舉了目前影響西藥出口的三大主要問題。“今年6月18日財政部正式公布西藥原料藥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到5%,我們認為,這對我國西藥原料藥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將會下降,對我國西藥原料藥出口乃至西藥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生存將產生巨大影響。”醫保商會表示,“這是導致西藥出口下降的一大因素”。
另外,自2007年5月15日起,國家規定124種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添加劑及原料產品將被添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監管。其中,涉及醫藥產品多達47個,按2006年我國海關統計,受影響產品出口量達17.3億公斤。“此次公告發布后很快就開始執行,企業還沒有完全適應,同時由于每單都要檢驗檢疫,增加了出口企業的人員和費用負擔。”醫保商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當然,除了上述政策的影響,還有企業自身的原因。據了解,目前我國經營西藥類商品出口的企業有8000多家,很多小企業不惜以低價競銷的手段來爭取市場的一席之地。
根據醫保商會資料顯示,一些企業為了爭取客戶,在報價時故意壓低價格,交貨時以次充好,到貨藥品與樣品不一致,許多藥品有效成分含量達不到療效要求,嚴重擾亂了我國藥品出口的秩序,影響了中國藥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信譽,既損害了行業形象,也損害了企業的自身利益。
企業謀產業結構調整渡難關
“當然,短時間的出口下降也并非都是壞事,比如,國家加大了對藥品原料出口的檢驗,雖然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和出口時間,但從長遠看,還是對整個行業起到了規范作用。所以目前企業自身要及時調整來適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將損失降到最小。”醫保商會西藥部主任喬海利建議。
河南一家制藥企業負責人則向記者透露:“現在,很多企業為了應對難關,都選擇調整產業結構,一些企業上馬市場需求量大的產品,也有部分企業減少了出口量,轉而將更多的產品銷售到國內市場,等待出口形勢好轉。同時,由于國家也正在加大醫藥企業的整治力度,而國際市場對于中國西藥產品尤其是原料藥需求還很大,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后,明年出口還是有希望恢復以往的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