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物流體系 實現汽車供應鏈“增值”
2007-8-16 12: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汽車廠商面臨很大物流壓力,降低成本一直是汽車生產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在中國可以花最少的制造成本制造最好的汽車,但在中國的分撥成本卻可能是國外的幾倍。”中物聯汽車物流分會副理事長沈進軍認為,當前我國的汽車物流模式造成汽車企業物流成本過高。
有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商品運輸空返率約為39%,車輛運輸成本是歐美國家的3倍。歐美國家汽車制造企業的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是8%左右,而日本汽車廠商甚至可以達到5%,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這樣的廠商甚至可以做到比這個比例還低。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有的甚至更高,這就意味著每輛車的出廠價格將包含這部分成本。
據了解,由于整車生產廠都有多達上千家的配套零部件生產和原材料供應的企業,每一家大型整車生產企業周圍都有由大量零部件生產企業群構成的配套體系,同時也構成層次繁多、結構復雜的采購供應物流體系。零部件企業構成采購供應物流的起點,運輸企業構成干線運輸層,圍繞整車生產廠的倉庫群構成倉儲層,供應商的配送部門或整車生產廠的供應部門構成配送層。在配送到生產線之前,所有零部件均由供應商負責,這就增加了供應商的壓力。
沈進軍認為,當前我國汽車物流成本過高,是由我國汽車物流供應鏈流程長引起的,主要體現在汽車零部件采購上。供應商過于分散,汽車物流供應鏈流程長達數千公里,給汽車物流帶來很大不便。另外,由于干線運輸可靠性差,各個整車生產廠常常會設立較高的安全庫存以保證生產線上的供應,這不僅增加了流程時間和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系統的柔性。
隨著整車銷售量增長,零部件物流業務量也相應增長。這使整車廠原本不暢的物流供應鏈處在負壓狀態,導致高庫存、高成本、資源利用率低。汽車物流供應鏈流程長,導致我國汽車供應鏈效率不高,無法 “增值”。業內人士認為,應構建高效物流體系,整合供應鏈,提高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 “增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