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協會之力,推進珠三角物流
2007-8-14 18: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訪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仁洪
馬仁洪簡介:1951年出生于四川南江,現任交通部站場標準起草委員會公路主樞紐技術專家、廣東省交通廳路橋ETC專家、廣州市建設委員會交通工程專家、廣州市交通委員會信息化專家組專家及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職務。他在交通行業成績突出,參與組建廣州市交通信息中心、廣州市交通運輸研究所,參與策劃及建設廣州南沙新港區4個碼頭,組織設計全國第一部臥鋪客車的設計等等,并有近百篇論文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
記者 梁 霞
2006年2月15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的決定》,強調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給予行業協會、商會重新的定位和職能。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馬仁洪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本刊記者(簡稱“記”),該決定是全國首份由省級黨委和政府發出的關于行業協會發展的決定,顯示了省政府對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的高度重視。正是在此精神的指導下,為加快全省物流業的改革與發展,經省經貿委和民政廳的批準,決定籌備成立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簡稱“協會”)。2006年12月5日,協會正式成立。協會成立僅半年的時間,整個工作藍圖卻已清晰可見。服務全省物流企業、積極推進“泛珠”物流合作,成為全省性的新型行業協會,這正是協會給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如何站在全省的高度、下好這盤物流棋?馬仁洪秘書長(簡稱“馬”)自有一番計劃和思考。
新思路才有新作為
記:請您談談貴協會成立的有關情況。貴協會要建設成為新型行業協會,自身做好了哪些準備,如何凸顯新意和作用?
馬:協會是由廣東省從事物流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其相關經濟組織,按照自愿的原則經過依法登記獨立的社團法人,是行業性、自律性、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協會的宗旨是: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
我們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做新型的行業協會,不走傳統的老路,要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協會的特點體現在會員的五大代表性上:1、行業代表性,立足物流行業;2、專業代表性,協會有來自配送、運輸、倉儲等各類會員;3、區域代表性,會員遍布全省21個地級市;4、成分代表性,會員有外資、合資、股份制、國企、民營等各類企業;5、差異代表性,2/3的會員來自物流企業,另外1/3的會員是為物流提供服務或與物流相關的企業。因此,協會里的會員就不完全是競爭對手,而能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關系,這是協會比較獨特的構架。
協會較具特色的機構設置還有:在會員代表大會之下設立了與協會平行的兩個委員會:咨詢顧問委員會和學術技術委員會;在秘書長機構下設物流研究院、專業委員會和秘書處。目前,咨詢顧問委員會由來自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共60名顧問組成,主要研討政府的重大決策決定,研究廣東省地區競爭力,并對物流園區改造、重建,物流企業重組、上市等問題提供咨詢和解決方案。學術技術委員會由海內外研究機構共30多名專家組成,主要工作是進行理論研究、教育和培訓等等。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物流研究院是協會與具有國家甲級資質的研究院合作成立的,研究院下設有10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信息化中心、人才培訓中心、智能化中心、交通工程中心、廣告策劃中心、市場發展中心、園區規劃中心、新技術中心和圖書資訊中心。專業委員會下設9個機構,分別是:法律工作委員會、戰略規劃工作委員會、多式聯運工作委員會、特種運輸工作委員會、冷鏈物流工作委員會、物流邊緣工作委員會、倉儲工作委員會、協作配套委員會和各地辦事處。專業委員會完全站在省一級的角度,以全省的思維去考慮和處理問題。
這里要解釋一下,所謂物流邊緣工作委員會,目前主要解決本協會與其他協會之間的聯系問題和一些行業的糾紛問題。我認為,物流協會不能關起門來做事,要敢于走出去,物流邊緣工作委員會通常主動去與其他協會建立聯系與溝通,如塑料協會、酒業協會、托盤協會、叉車協會等等。因為物流運作鏈條很長,涉及的行業很多。看似沒有關系的兩個協會,其實也能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物流鏈條中的包裝環節,其中包裝材料的選擇、再回收等問題就可能要涉及到環保協會。再比如協會要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就可以請更為專業的企業文化協會做些指導等等。現在,協會就已經與一些相關的行業協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此外,在資訊服務上,協會有自己的電子期刊,每周出刊兩期,為物流企業提供及時、高效的信息服務。
珠三角物流企業亟待轉型
記:請問您是如何看待珠三角物流行業的現狀?您認為珠三角物流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應該如何促進珠三角物流的發展?
馬:珠三角一直以來都是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運輸、流通業發達。總體而言,珠三角區域流通業發展迅速,流通總量排在全國前列,估計在全省范圍內,大大小小的物流企業已達12萬家。目前,珠三角物流產業正在二次起步,企業改制、園區定位與調整等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土地不足,能耗嚴重等問題迫使物流企業要改制提升。另外,物流是跟著經濟走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亟待轉型成為能提供快速、準確、安全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就廣東省運輸而言,全省的海運與公路需求正持續增加,航空和內河略有下降,但流通形勢總體不錯,物流總量在不斷增長。目前,全省物流企業注冊數目比較多,但面臨的挑戰、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少:物流市場惡性競爭、物流園區的重建、外資企業搶奪市場等等。因此,廣東整個運輸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協調、整合。目前,珠三角海、陸、空仍處于各自為政,物流業粗放經營的模式還沒得到明顯改善。物流業面臨大整合,如何實現多式聯運、無縫連接等等都是廣東省物流業面臨的問題。令人欣慰的是,省政府比較重視物流業的發展,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在政策方面,政府也在調研如何大膽突破、探索新的發展途徑,鼓勵有實力的物流企業積極開拓香港、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如何促進全省物流業的發展,我認為,主要是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政府各部門要完全放開,行業協會要發揮自己的職能,各企業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
記: 廣東省民營、國有、外資等類別的物流企業發展的情況如何?珠三角物流發達,但是就廣東全省范圍而言,物流發展比較薄弱的是哪些地區?對于這些地區,將會采用何種方式促成其物流業的發展?
馬: 就全省而言,民營、國有、外資類物流企業的發展形勢總體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民企數量不少,外資還是配角,國企總體良好。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但粵北和粵東地區經濟落后致使物流業發展不足,協會已經在嘗試與這些地區建立良好的聯系,在當地引進物流企業建造倉庫,把當地生產的水果、荔枝等運送出去,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物流。協會愿意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一份力,從而推進廣東省物流向縱深方向發展。
積極推進“泛珠”物流合作
記: 您是如何看待“泛珠三角”物流合作?貴協會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哪些努力?還有怎樣的打算?
馬: “泛珠三角”這個概念由省政府于2003年8月正式提出。“泛珠三角”地區指的是廣東、廣西、湖南、海南、云南、貴州、江西、福建、四川9個省區,加上香港和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所形成的區域經濟圈。在建設泛珠江經濟圈的具體規劃上,省政府領導表示,要“交通基建先行”,重視區域物流的發展。
“泛珠”物流合作也是在“9+2”框架下進行,協會已經開展了粵澳物流合作洽談會、粵港物流合作洽談會。近年來,廣東正逐步成為內地泛珠與東盟貨物貿易的轉運中心,因此,協會也積極建立與東盟的物流合作關系。2007年下半年,協會計劃組織九省兩地的物流行業協會匯聚廣州,從行業協會層面探討信息溝通合作、物流園區建設、配載問題和人才培訓等問題,并爭取建立泛珠物流聯席會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