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軟競爭力倡導綠色供應鏈
2007-8-11 9: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綠色”當道的國際市場,不斷追求自身對市場“綠色要求”的適應能力的企業,才是真正具備軟競爭力的“識時務者”。
近日,國內IT服務行業提出的“綠色供應鏈”,受到廣泛關注!熬G色供應鏈”的概念,是指企業要跳出生產環節,在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以至回收各個階段都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能,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所謂 “綠色運營”。
盡管目前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剛剛開始,且尚未形成理論體系。但目前對綠色材料、綠色制造、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的熱度卻一再升溫。
在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在與國際市場快步接軌的今天,開展綠色制造、推廣相關綠色配套設施等已經擺到議事日程上來。尤 其 是 歐 盟RoHS指令的實施,使得更多的制造商必須面對刻不容緩的產業升級,以及迫在眉睫的“綠色”考驗。這些除了給我國生產廠商的出口帶來短期壓力之外,也給我國制造業的內部升級帶來外部動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自身在更加注重“綠色”、“環!钡漠斀袷袌錾,如何增強自身的“軟”競爭力,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綠色供應鏈的進一步探討,無論是對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保護環境,以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從容應對市場挑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皠撔戮G色供應鏈”即可視為答案。
中國制造期待綠色供應鏈
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國家對創新的一再強調,也正是因為認識到了目前嚴峻的發展形勢。怎樣才能從容應對,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為此,我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也就是“創新綠色供應鏈”。
眾所周知,戴爾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獨創性的做法給業界樹立了很好的典范。在中國,戴爾也獲得了成功:進入中國后戴爾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短短七年后,戴爾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接近10%,排名第三。
戴爾之所以能夠迅速成長,并不僅僅是因為采用了直銷的方式,供應鏈的整體和諧運作才是戴爾模式的核心。戴爾公司的CEO凱文說過,信息技術在企業中能否起到推動作用,關鍵在于所有標準組件的運行與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戴爾實現了流程優化,減少了供應鏈中的環節,用面向客戶的研發,幫助企業減少了投入,用最合適的材料,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也為企業節省了巨大的成本。戴爾充分認識到供應鏈協同的重要性,利用市場上的存量企業資源,尤其是技術資源,在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達到了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目的。
由此可見,無論是企業內部的協同,還是整個供應鏈的協同,以及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協同,都是企業個體得到發展的綠色通道。
戴爾通過虛擬整合,實現了“實質性一體化”運作,讓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戴爾中國客戶中心總經理李元均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重要的經營思想,就是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把不擅長的環節給行業中做得最好的人去做。ERP系統的引用,成為了戴爾的 “交易引擎”,讓戴爾的工作成本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節約,工作流程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優化。
總的來說,戴爾的供應鏈運作之所以實現成功,秘訣就在于用綠色的材料,通過綠色的業務模式,最終實現綠色運營。
上述整套供應鏈體系的運作,即是創新綠色供應鏈的內容。對于中國制造企業來說,只有關注供應鏈真正意義上的綠化,把握綠色供應鏈的精髓所在,才能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有所作為,實現企業的高速發展。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節約各方面的資源和投入,在兼顧環保的同時,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目的。
隨著國際產業分工的發展,中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因為我國擁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龐大的國內市場、良好的配套生產設施以及低廉的環境成本,使我國成了外資最為青睞的地方。但本土的制造企業,大都只是處于組裝和制造環節,投入巨大卻產出不高。管理基礎薄弱、管理次序混亂、管理機制僵化、組織結構剛性、生產活動封閉、資源浪費嚴重等等諸多問題,導致中國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并不好,市場競爭能力相對低下。
雖然中國堪稱制造業大國,但并非制造業強國。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中國的制造業顯得捉襟見肘,疲于應對。從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國制造業的管理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需要經歷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唯一出路,而加強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扎扎實實做好企業管理的改進工作,盡快實現規模、成本、價格、質量的市場競爭優勢和綜合經濟效益,中國企業才能擺脫困境,贏得和國際大型企業同臺競爭的機會!八幕逼髽I高速健康運轉的風輪
要徹底改善中國制造業目前的管理模式,打造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供應鏈,企業需要做到“四化”,也就是流程標準化、研發快捷化、運作協同化、管理適度化。這“四化”就如同企業運轉的風輪,只要做到有機銜接,就能帶動企業快速地運轉并發展起來。
在企業個體實現了綠色運營及和諧發展的基礎上,通過供應鏈的整合,搭建龐大的信息平臺,帶動整個行業乃至社會的和諧發展,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中國制造企業、還是作為DCMS這樣的信息化服務企業,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不同的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目前,國內的大部分企業仍然處于規范化管理和綠色運營的初級階段,極少數先進企業提前進入了第三階段,也就是供應鏈的整合階段。而只有在大多數企業和諧運營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整個制造行業的供應鏈整合,從而實現和諧社會的整體目標。
中國制造業能否全面走上綠色之路,有賴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推動。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真正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最終實現“綠色制造,紅遍世界”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