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看待供應鏈責任的三種視角

2007-8-1 11: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雖然中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是從供應鏈責任開始的,但“供應鏈責任”卻是個較新的名詞,人們一般都用“供應鏈中的企業社會責任”來描述它。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選擇“供應鏈責任”作為自己的研究聚焦之一,將致力于推廣這個新概念。

    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基地,世界大部分跨國公司的供應商較為集中地分布在中國。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社會責任”,其實大部分是“供應鏈責任”的內容。
  供應鏈責任中的勞工現狀
  “供應鏈責任”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勞工在層層傳導的供應鏈壓力下,經濟和權利狀況令人堪憂。香港樂施會曾發表報告《誰賣掉勞工權利——全球供應鏈的采購模式與工人生活》,系統地描述了供應鏈對底層勞工造成的負面影響。對“供應鏈責任”問題的關注,也逐漸成為國際組織普遍重視的內容,如OECD這樣的多邊組織、FTSE這樣的社會投資機構都把“供應鏈責任”列為重要工作內容。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吳晨,曾用下圖形象地概括現在供應鏈責任的主流看法:
  在這個圖形中,利潤流向居于采購企業,是自然順暢而且是寬口徑的;低端的供應商需要花費力氣才能“吸取”細口徑的利潤;而勞工所能得到的利益,僅僅是附著在吸管上的點滴收益。
  因為圖形強調形象,因此可能失之于精確。但長三角、珠三角服裝廠、電子廠等企業的一線加工工人工作時間奇長、惡劣的工作環境、甚至經常性工傷工殘事件,此類報道不斷,似乎印證了圖形中描繪的現象。
  如何改善供應鏈條中的勞工狀況呢?如何改善供應鏈責任的普遍現狀呢?由于這項事業高度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大家常常感到一籌莫展。本文下面擬簡單解析一下看待供應鏈責任的三種視角,逐步揭開一些解決的方法。
  博弈的視角
  博弈的視角部分程度上認為企業與勞工有一定的對抗關系,他們之間就工資待遇、工作條件等各種利益要素展開激烈的博弈。企業在市場經營中贏取了利潤,如果工廠主“獨占”過多,則勞工就只能得到很少的剩余。
  在現實中,如果市場制度不正常不完善,極有可能出現這種企業主暴富,而員工狀況極差的例子。典型的案例如煤礦,煤老板因為煤價上漲而賺得盆滿缽滿,而另一端,煤礦工卻在十分惡劣的情況下采煤,經常面臨礦難的風險。這種強烈的對比,使博弈的邏輯看上去直接且當然。
  在博弈的邏輯下,如何改善勞工的狀況呢?那就是加強工人的博弈力量。
  單個工人的力量太弱了,那么可以聯合起來。這也是國際勞工公約中如此強調“自由結成工會”和“集體談判權“的原因。很多從事CSR研究的機構,也非常重視工會的力量。
  一些幫助勞工維權的機構,為員工提供法律培訓和援助等等,這些也都可以理解為加強勞工博弈力量的范疇。
  通過博弈看待勞資關系是目前國內外最為流行的視角,博弈邏輯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方案。但是這種視角遭到了一部分經濟學家的批評,如阿爾欽在自己撰寫的教科書中就曾指出,企業和勞工不構成博弈關系,企業是在和另外的企業在競爭,勞工是在和勞工競爭,“集體談判權“和“工會”某種程度上是找錯了假想敵。
  當然,這進一步引出了我們看待供應鏈責任的第二個視角。
  競爭的視角
  我們假想一個工人在和企業主談工資待遇。在競爭的視角看來,工人不是考慮如何從企業主那里爭取更多權利,從而從企業主的口里奪得一些收益,他考慮的是其他類似的工人會提什么樣的條件,如果他開的條件過高,企業主就會另聘他人。同樣,企業主在考慮給這名工人怎樣的待遇的時候,也是考慮其它企業會給什么樣的條件,他要爭取到眼前的人才,需要至少支付與別人相同的代價。
在競爭的視角下,如何改善工人的福利狀況。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企業間的相互競爭,降低工人之間的相互競爭。 
  如何增強企業間的相互競爭呢?鼓勵創業是出路之一,讓更多的有企業家才能的人條件便利地開辦企業,這樣企業的數量增多了,企業間的競爭也就加強了。
  但是人們會說,供應鏈責任研究下的勞工惡劣狀況,主要發生在服裝、電子等加工企業,這些市場已經競爭足夠激烈了,難道競爭還不夠嘛?這并不能駁倒競爭的邏輯,原因在于各個市場間是相互影響的。在那些競爭不夠充分的領域,勞工進入門檻也是高聳的。勞工惡劣的狀況,由于不充分競爭的市場的擠壓,在充分競爭市場中會更為惡劣。
  降低工人之間的相互競爭有可能嗎?中國人口眾多,競爭必然是激烈的。很多問題說到中國人口多這個點上,就很難進行下去了,似乎沒有解決的辦法。而其實給予人們以更大的空間,人口多的壓力也會得到很大舒緩。這自然引入到看待供應鏈責任的第三個視角。
  產權的視角
  產權的視角直接得益于阿馬蒂亞·森在其著作《貧困與饑荒》中的觀點,他認為可以從兩個關鍵點來理解貧困問題,一個是貧困人口擁有哪些資源,第二個是這些資源可以在多大范圍內使用。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產權”的概念。
  用阿馬蒂亞·森研究貧困問題的方法,研究供應鏈下的勞工狀況,同樣很有啟發。
  讓我們看一些一個中國農民在產權約束下有哪些選擇:
  第一,他可以選擇留守農村種地,當然這種收入有限,在人地關系緊張的地區情況更是如此;
  第二,他可以到城市經營小生意,比如擺攤賣百貨、開小飯館、城內送貨等;
  第三,他可以到工廠打工,當然低端加工企業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在經營農業不占優勢的情況,農民大量涌入城市,當然這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出路。但是農民在城市經營受到大量限制,第二條道路常常是極窄而且充滿風險的。于是,到低端加工企業打工就成了大家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這無疑加重了勞工間的競爭,惡化了工人生存現狀。
  來舉一個與供應鏈責任關聯密切的例子吧。
  城郊的一個果農,他可以選擇駕車(可能是馬車或三輪車)到城里直接賣,也可以把水果賣給類似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超市,然后由超市賣給消費者。通常的供應鏈責任觀點認為,超市可能通過自己的超強的購買力剝削果農。但是,如果我們開放水果農的產權,水果農可以自由到城里賣水果,那么超市在制定水果收購價格時,就必須考慮如果價格過低,果農就會自行到城里賣水果。但是,如果果農禁止到城內自行銷售,也就是他的產權受到了限制,他就不得不接受超市的“剝削”了。
  因此給予勞工足夠的產權,在給予勞工更多空間的同時,也是對采購商的一項約束。
  總結看待供應鏈責任的三個視角,我們大致可以開出三個改善勞工狀況的辦法:
  其一,增強勞工博弈力量,尤其是集體談判權;
  其二,鼓勵創業,增強企業間的相互競爭;
  其三,開放勞工的產權空間,給予勞工更多的選擇和機遇。
  李志艷 傳知行企業社會責任資源中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