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廣東經濟應率先從外向型向開放型轉換

2007-7-7 12: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記者從廣東省外經貿廳獲悉,今年1-5月,廣東的進出口商品總額達230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出口1327.1億美元,進口982.6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344.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7億美元,占全國比例40.2%。

盡管本月開始實施的新政策大幅度下調了出口退稅,但作為出口大省的廣東貿易順差勢頭依然強勁。7月5日,兩位來自津京的專家就如何縮減貿易順差問題,在省外經貿廳開了一場精彩的講座。專家認為,珠三角地區應率先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改變增長對出口和FDI(外國直接投資)的過度依賴。廣東應成為從外向型到開放型體制轉換的模范。

  政策轉向不及時導致外部失衡

  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認為,中國貿易收支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國低水平的勞動力成本仍未被充分使用,而大量流向工業城市的農村人口,將大部分收入寄往自己的家鄉,使一部分從工業生產中獲得的收入不能用于工業品消費,以致工業品的生產者必須另辟市場。城市居民則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不得不保持較高的儲蓄率。與此同時,由于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吸收了大量存款的銀行為了規避風險而謹慎貸款。這些因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產過剩”必須借助國外市場出清,或借助大規模的出口出清。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貿易順差也與我國出口導向的外向型戰略有一定關系。“我國的出口導向戰略,是為緩解外匯和資本短缺,有歷史的必然。但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改革后,政府仍繼續鼓勵出口和利用外資,沒有及時轉向政策中性和鼓勵自主創新,導致外部失衡矛盾積累,產生摩擦是必然的”。

  應加快進出口貿易轉型

  佟家棟說,貿易收支的嚴重不平衡,使得中國不得不采取一些策略,擴大內部需求,以借助國內市場出清本國產品。但要注意的是,“貿易的順差方不一定是貿易的最大獲利方,國際貿易的逆差國不一定是貿易的利益損失方”。

  他說,如果單純以物質產品或有形貿易額作為貿易收支平衡的唯一指標,那么主要以物質產品為主要價值創造的國家自然成為全球貿易失衡中的順差方,而服務的提供方,甚至是主要的技術創新方成為有形貿易的最大逆差方,從而貿易的平衡與貿易的利益分配出現了脫節。

  張燕生建議,廣東應成為從外向型到開放型體制轉換的模范。“珠三角地區應率先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加快產品國際化和貿易一體化進程,打通與內地的貿易聯系,提升對外貿易的技術含量、增值含量和管理含量。具體做法比如優化產品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優化外貿空間布局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