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全國水運工作會議上,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強調,目前,中國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尚未充分顯現。
李盛霖指出,我國目前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已達12.3萬公里。其中,可通航1000噸級及以上船舶的航道總里程為8687公里,大約占通航總里程的7%。而美國的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為4.1萬公里,其中,可通航1000噸級及以上船舶的航道總里程為2.5萬公里,占通航總里程的61%。與美國相比,我國內河航道的總體等級水平比較低,很多還處于自然狀態,航道上淺灘多、淤塞嚴重,河勢變化比較大。同時,我國目前內河碼頭泊位噸級普遍較低。在33000個生產性內河碼頭泊位中,500噸級以上泊位僅占15%。大噸位、專業化泊位比較少。
李盛霖指出,內河航道等級低,導致高等級航道的銜接和通達性差,難以在現有航道網絡中有效組織高標準、大功率、長距離的直達運輸。航道等級低,導致船舶噸位小,難以形成規模的運輸效益,造成內河港口設施相對落后。航道、船舶、港口三者之間還沒形成良性循環,這使內河航運的優勢發揮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