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率降為零的553項產品中,河南有158項;鄭州企業下半年可能將減少出口4000萬美元
業內人士認為,只有提高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才能保全競爭優勢,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因為這次出口退稅率調整,今年下半年,鄭州出口企業將減少大約4000萬美元的出口創匯收入。”7月3日上午,鄭州市國稅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其中553項產品出口退稅率降為零,涉及河南的有158項;調低稅率的有2268項,涉及河南的有1107項。
受出口退稅影響較嚴重的豫企
單位:萬美元
名次 企業名稱 所屬市地 2006年出口額
1 金龍精密銅管股份有限公司 新鄉 34979.37
2 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 濟源 29638.26
3 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 24444.98
4 洛陽欒川鉬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洛陽 17149.71
5 安陽市豫北金鉛有限責任公司 安陽 13487.88
6 中國神馬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平頂山 12600.8
7 河南豫港龍泉鋁業有限公司 洛陽 11329.18
8 焦作萬方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 9095.23
9 焦作隆豐皮草企業有限公司 焦作 8057.3
10 河南中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 7217.1
省內受影響較嚴重行業
名次 行業名稱
1 電解鋁
2 假發制品
3 精煉銅管
4 輪胎
5 銀及其制品
河南企業“原來退100現在退70”
日前,為全面掌握出口退稅給河南帶來的影響,省國稅局剛剛做了一個測算,發現這次國家取消出口退稅的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以下簡稱“兩高一資”)產品,涉及河南158項;調低的有2268項,涉及河南的有1107項。
“歷年來排河南出口前16位的產品,這次取消退稅的有5項,比如電解鋁、精煉鉛、鋼鐵、人造剛玉等;由高位猛調為低位5%的有6項。”河南省國稅局出口退稅處處長王菊梅說。
省國稅局的調查顯示,本次出口退稅新政,受影響最嚴重的將是原來占河南省出口比重為7.1的電解鋁產業,前期,在別的產業每年出口上升30%的情況下,電解鋁已開始了每年10%的下降速度,受影響占第二位的是假發制品,第三位是精煉銅管,第四位是輪胎,第五位是銀及其制品。
而受沖擊最大的企業之一是豫光金鉛。資料顯示,豫光金鉛為2005年豫企出口狀元,2006年以出口29638.26萬美元居亞軍。但本次出口退稅的調整,“意味著他們不能再向國外賣產品了,因為賠錢”。
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李憲德說,縱觀這次稅收優惠政策,國家采取的是“有保有壓”的區別政策,壓的是污染大、能耗高的企業,但對于高新產業,國家則給予了調高出口退稅率的扶持政策。
不過,很明顯的是,對于河南而言,這次的出口退稅新政的特點是“壓”字當頭。
王菊梅說,根據測算,本次出口退稅新政對河南的影響度為29.37,打個比方,原來應該退100元,現在只能退70.63元。
部分豫企不得不放棄海外市場
省國稅局的數據顯示,2007年1~5月份,河南共1600家企業發生了出口業務。
據鄭州海關提供的統計數據,1~5月份,河南省出口排在前5位的商品分別是:人發制品、帶有螺紋或翅片的精煉銅管、車輛用新的充氣橡膠輪胎、未鍛壓的精煉鉛、純度≥99.99%未鍛造銀。而出口排在前5位的企業分別是金龍銅管、豫光金鉛、安陽鋼鐵、風神輪胎和欒川鉬業。
毫無疑問,這些正是河南省出口的優勢和主要產品。
但稍加對照即可發現,上述河南出口的強項產品大部分在調整之列。對此,豫光金鉛日前已對外發話說:“我們的部分產品,有可能放棄海外市場。”
和全省一樣,本次政策調整,鄭州受到影響的也都是“主力”產品,比如服裝、紡織品、鞋帽、皮革毛皮制品等。“出口退稅新政將對鄭州外貿出口產生抑制作用。”鄭州市國稅局局長李和圈對記者說。
據測算,在出口退稅取消為零這塊,鄭州相應出口企業下半年預計出口額將減少2500萬美元,在出口退稅調低這塊,預計將減少1500萬美元,總計減少4000萬美元。
“在出口創匯企業中,因為取消、降低出口退稅優惠,鄭州部分‘兩高一資’企業的利潤將降到零。如新密的耐火材料、滎陽的板材,出口方面都將受到影響。”李憲德說。
還有進一步調整可能
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國家運用出口退稅政策來調整出口結構已成為大勢所趨,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此次調整對緩解順差影響不大,則還有進一步調整的可能。
“客觀上,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很高,2006年年底達到10063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又新增857億美元。很顯然,出口退稅是違反公平的,不退稅競爭才是公平的競爭,正是這樣才導致貿易摩擦不斷。”王菊梅說。
而此前,財政部官員在接受采訪時已明確表示,此次調整出口退稅,正是為了進一步抑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其矛頭即直指出口退稅政策。
在紛至沓來的反傾銷調查下,河南未能幸免。
資料顯示,截至2006年底,共有9個國家和地區對河南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29起,涉及50多家企業,金額1億多美元。
仔細分析還可以發現,發起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于2004年前主要是美國和歐盟,2005年后則增加了印度、土耳其、南非、埃及、墨西哥等國家,涉及金剛石鋸片、皮鞋、紡織面料、鞋、長絲紗線、毛巾、輪胎、銅管等幾十個品種。
實際上,國家調整出口退稅還有著來自自身的巨大壓力。“我們的發展是怎么來的?是用低價資源和低價勞動力換來的,而這最終影響的是國家的長遠利益。”王菊梅舉例說,比如“兩高一資”,不但提前消耗了資源,還留下了巨大的環境壓力。
“以稅收的正向激勵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這就是國家的本意。自然,在多重壓力下,如果效果不盡如人意,國家還會如同前年、去年、今年一樣,再次進行調整。”王菊梅分析。
不練“內功”只能消失
這是一個讓服裝業錯愕的局面,此前二三月間,坊間曾有傳聞說2007年度國家將會下調服裝業的出口退稅率,當時,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于3月29日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澄清說:出口退稅率下調對于服裝出口意義重大,如有政策出臺,有關政府部門將通過正式渠道發布通告,希望企業對傳聞不要誤傳、誤信。
言下之意即服裝出口退稅率不會下調。
但不遂人愿的是,從7月1日起,我國將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11%。
事實上不少服裝企業賺取的正是幾個點的出口退稅率。而河南服裝出口的特點之一就是低附加值的中低檔產品,可替代性強。
不過,服裝業豫企的應對也已經展開。據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工作人員介紹,應對措施主要有三點:一是境外辦企業,二是減少中間環節,三是加強行業合作。比如河南開元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與20多家外企建立了長效關系,還在蒙古國建立了索托瑪制衣公司。
“過去那種技術含量偏低、產品替代性強、以低價形式出口、以擴產方式帶動業績提升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了,不改變只有死路一條。”王菊梅說。
李和圈也指出,出口退稅下調必然加速行業洗牌,促進優勝劣汰,企業只能積極應對才能保全。政策對誰都一樣,不能化壓力為動力,被淘汰出局也就自然而然。
“這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而現在,才是剛剛拉開序幕。”王菊梅說。
上一篇:河南服裝出口遭遇退稅調整寒流
下一篇:出口食品門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