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中國東盟加強港口合作是大勢所趨

2007-7-28 9: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區域經濟合作 
  必然推動港口合作
  “隨著東盟國家與中國經濟交往的日益緊密,雙方加強港口合作必然是大勢所趨。因為港口是為經濟服務的,港口合作就是區域經濟的合作。”新加坡國立大學潘先榜教授說。
  中國與東盟的港口合作已越來越多,例如,作為世界第一大港口的上海港與新加坡港有著緊密聯系,去年經上海港的進出口貨物,有相當一部分是與新加坡港之間進出的。潘先榜認為,港口合作的好處,就是要達到信息、資源的共享,使港口物流最大程度地節省時間和經濟成本。
  潘先榜說,從全球港口發展的階段來看,發達國家自進入后工業化時期,現代港口已步入第三代港口發展期。最為顯著的特征表現為:工業向柔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虛擬企業開始出現,港口成為全球生產、銷售等整個供應鏈中重要的節點,加之高新技術在港口領域得到全面應用,港口功能進一步完善,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之間的合作日益加強,跨地區甚至跨國合作制造的趨勢日益明顯,大量的物資和信息在更為廣闊的地域之間轉移、儲存和交換,國際物流活動將日益頻繁,港口作為國際物流活動主要的載體,在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合作中愈來愈發揮著重要作用。
  記者告訴潘教授,中國特別是廣西正在積極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港口合作”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今年10月將在南寧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亮點,博覽會上將舉行 “中國-東盟港口發展與合作論壇”。潘先榜說,中國和東盟間加強港口合作是未來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這個論壇非常及時,也一定很有意義。東盟的各主要港口——如新加坡港、馬來西亞巴生港、印尼雅加達港、泗水港,菲律賓馬尼拉港、越南硯港等港口都確認出席這個論壇,說明東盟各國對加強區域內港口合作都有濃厚興趣。他早就聽說廣西是中國-東盟合作的窗口和樞紐,廣西發展港口物流的潛力相當大,論壇在廣西舉辦,可以讓國際上更多港口物流業界的人士、學者了解廣西的優勢。
  潘先榜說,在東盟與中國的合作中,港口合作是區域經濟合作的牽引機。他同意這樣的觀點:泛北部灣地區港口間航運距離短,具備良好的港口條件和合作基矗促進泛北部灣各國港口的合作能為雙方的貿易和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如果這個區域有更加便捷、良好的港口條件和海上運輸條件,各方的貿易額與投資額無疑會進一步增加。
  據統計,國際貿易的90%以上是通過港口物流實現,而近年東盟與中國貿易額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為東盟及中國港口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2006年雙邊的1608億美元的貿易額中,有1000多億美元的貨物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到2010年雙邊貿易額預計達到2000億美元,海洋運輸會有更大增長空間。
  潘先榜說,港口合作可以是多方面的。就在第二屆交通物流國際學術會議在深圳舉行的前不久,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就與美國加州長灘港簽訂關于環境保護合作的備忘錄,這是中國港口積極借鑒國際經驗保護港口環境的一個很好例子,因為提倡物流的綠色環保關系重大,今后每個國家發展港口物流都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廣西有望成為
  國際航運線的重要節點
  潘先榜教授說,港口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條件成熟,小港口就能發展成大港口。從廣西的區位優勢、港口條件、港口腹地的經濟發展來看,廣西有希望成為國際航運線的重要節點。
  潘教授從他的祖國新加坡談起。新加坡成為世界航運中心有其歷史原因,當年英國需要在遠東地區找一個合適的海港,把遠東的大量特產運回英國,而新加坡憑借馬六甲海峽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而擔此重任。新加坡建國后非常支持港口航運的發展,在金融投資、信息建設、提高港口效率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使新加坡發展成為世界航運中心。但是近年來新加坡港的地位也面臨挑戰,例如2005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已超過新加坡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口;而東南亞一些港口如馬來西亞巴生港、印尼雅加達港的崛起,對新加坡港的優勢形成挑戰。所以新加坡港也在不斷努力以適應形勢變化。
  為什么說廣西也有希望成為國際航運線的重要節點呢?因為廣西有可能成為一個區域性物流基地,廣西境內和西南周邊省區的生產加工基地越來越多,要經過出海口的進出口貨物也越來越多,而廣西北部灣處在中國與東盟的樞紐位置,是中國沿海面向東盟甚至歐盟很好的出海口。如果廣西港口腹地的內陸交通網建得好,就一定能吸引進出口貨物就近從廣西出海。聽說過去西南地區有不少貨物舍近求遠繞到廣東去出海,他說,物流一定要在時間與經濟成本上達到最優,廣西要研究看看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要優化物流業的整體系統。
  潘先榜說,聽說環北部灣經濟圈是中國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經濟圈后的第四個經濟圈,這也是許多東盟國家看好廣西的重要原因。不久前新加坡港口物流企業組織港口物流代表團到廣西考察,表現出對廣西北部灣地區很高的合作熱情。他認為,在北部灣港口的規劃中,要考慮與珠三角較發達的港口物流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在良性競爭中找準自身定位。國際上相近港口之間的競爭表明,并非小港口就一定比不上大港口,關鍵是找準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
  潘先榜建議,廣西的港口可以與新加坡港等東南亞港口結成港口聯盟,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例如,新加坡作為世界航運中心,是國際貨物的重要集散地,如果周邊東盟國家或者歐洲來的集裝箱貨物要運到中國西南地區,可以全部在新加坡港集中,然后直接運往廣西北部灣港口,把北部灣作為物流分散中心,再通過改造好的內陸交通網運到西南地區進行分銷,比起經過上海港或廣東港口轉運,可以大大節約時間和成本。他建議廣西加快建設完善集裝箱運輸系統,開辟到東盟各國港口的集裝箱新航線,發展集裝箱聯運業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