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六次提速展現中國鐵路巨變
2007-7-27 11: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第一次大提速,1997年4月1日,是中國鐵路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從這天起,端慣了計劃經濟鐵飯碗的 “鐵老大”,建國以來第一次實施了大面積提速。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等大城市為中心,開行了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的40對快速列車和64列夕發朝至列車。全路客車平均旅行速度由48公里/小時提高到55公里/小時。
空運的發展,高速公路的日益發達,搶走了鐵路的大部分生意,鐵路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速度是火車的威風所在,中國鐵路再不提高速度,必將失去更多的市場份額,中國鐵路也許會真的走入 “夕陽時代”。此次列車提速正是在這種面臨著鐵路 “生與死”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列車提速沖擊了競爭日益激烈的運輸市場,不僅是中國鐵路走入市場經濟的重要一步,而且實現了中國鐵路的世紀夢想,是中國鐵路發展史上的一次突破,是質與量的飛躍。它的出現打破了現有客運市場的格局,中國鐵路 “夕陽不再”。第二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以京滬、京廣、京哈三大干線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列車速度。最高運行時速達140~160公里,非重點提速區段快速列車運行時速達120公里,廣深線采用擺式列車最高時速達200公里,其他線路具備提速的區段列車運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全路客車平均旅行速度達到55公里/小時。時速140公里的線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時速160公里的線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
首次開行了行包列車,并又一次大幅度地提高列車速度,全面調整列車運行圖。1998年的新運行圖,充分發揮了鐵路優勢,面向市場需求,全面調整運輸產品結構,增加夕發朝至列車、快速列車、貨運 “五定”班列,推出行包專列、海鐵聯運班列等運輸新產品,為旅客貨主提供更快捷、舒適、方便、經濟的服務,進一步增強了鐵路在運輸市場的競爭力。它體現了鐵路的運輸能力、運輸效率與效益,也體現了鐵路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改變了鐵路運輸形象。第三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全國鐵路實行第三次大提速。這次提速的線路,除京九鐵路是縱向的以外,隴海、蘭新(亞歐大陸橋)、浙贛線 (與汀黔、貴昆連成橫向東西大通道)均是橫向的。加上前兩次提速的 “三縱”(京哈、京廣、京滬),中國鐵路形成了 “四縱兩橫”提速網絡,覆蓋全國主要地區,尤其為東西部人員和物資交流創造了快捷的大通道。這是落實黨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為西部的經濟騰飛注入了活力。
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一向與鐵路緊密相連,大批工業和企業隨著鐵路的建設而建立,又隨著鐵路的發展而壯大。特別是大宗物資長距離的運輸主要靠鐵路。鐵路運輸以其大能力、低成本、全天候的技術經濟優勢,加上提速帶來的效益,更能夠適應西部與東中部長距離快速物資交流的需求,并為西部地區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更好的基礎條件。鐵路第三次大提速進一步支持了西部經濟的發展。
西部鐵路提速有效促進了對外開放。西部地區沒有出海港口,但與十多個國家接壤,具有得天獨厚的對外開放條件。擴大西部地區與周邊國家友好往來,促進對外經濟合作,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內容,鐵路提速將加速促進對外交流與溝通。這次提速,使亞歐大陸橋增添了翅膀,成為一條安全快速的鐵路大通道,對于加強我國對外貿易,促進我國與亞歐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發揮了重大作用。第四次大提速
2001年10月21日,實施全國鐵路第四次大面積提速和新列車運行圖。這次提速是從進一步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出發,在 “九五”期間成功進行三次列車大提速的基礎上進行的。提速的范圍主要是京九線、武昌至成都 (經漢丹、襄渝、達成線)、京廣線南段、浙贛線、滬杭線和哈大線。全路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達到61.92公里/小時,比2000年平均提高2公里/小時;平均技術速度達70.32公里,比2000年提高2.15公里,其中特快列車為92.76公里/小時。在提速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對全路列車運行圖進行了調整。
這次提速調圖的主要特點:一是提速網絡進一步擴大。這次提速里程為4257公里,使我國提速總里程達到13000公里,提速網絡基本覆蓋了全國主要地區。二是旅客列車運行速度有了新的提高。三是擴大了長途旅客列車能力。四是進一步體現了旅客至上的服務理念。五是合理安排旅游專列和行包專列運行線。六是增加貨物列車和五定班列。七是把提高服務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五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中國鐵路實施第五次大面積提速。全路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65.7公里/小時,直達特快列車旅行速度129.2公里/小時,特快列車旅行速度92.8公里/小時。全路時速120公里以上的線路里程達16500公里,其中時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線路7700公里,時速200公里的線路里程達1960公里。
第五次大提速推出了一系列適應市場需求的客貨運輸新產品。新增開19對Z字頭一站直達特快列車,實現了大城市間的旅客快捷運輸;增開最高時速達160公里的特快和快速行郵專列,以及冷藏、集裝箱快運專列,實現了貨物快捷運輸。
鐵路第五次大提速,千方百計挖掘既有線路的運輸潛力,擴大路網整體運輸能力,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環渤海經濟圈、長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持續發展,國民經濟的一系列戰略增長點通過大提速后的鐵路干線網縱橫連接,推動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第六次大提速
中國鐵路前五次大提速適時而出,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10年來,大提速的成效充分顯現,中國鐵路的跨越式發展正一路高歌猛進。2007年4月18日起,鐵道部又實施了全國鐵路的第六次大面積提速。此次提速范圍包括京哈、京廣、浙贛、滬杭、京滬、隴海、膠濟等干線,覆蓋全國17個省、直轄市。提速后,我國鐵路既有線提速干線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200公里以上,京哈、京滬、京廣、膠濟等提速干線部分區段可達到時速250公里。這標志著我國鐵路既有線提速已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最大的亮點是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投入使用,首次在我國鐵路既有線上開行時速200公里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化動車組,其速度目標值、技術含量、提速規模和范圍都超過了前五次。
這次大面積提速調圖,著眼創新發展與整體提升,構建了四大客運產品板塊:一是大量推出城際快速客車。二是開行主要中心城市間的動車組快速客車。三是增開夕發朝至、一站直達特快旅客列車。四是全面優化普通客車產品。在貨運方面,堅持確保重點物資運輸與全面優化貨運服務,構建了貨運產品三大服務板塊:一是進一步提高直達和循環直達列車開行數量。二是大力開行集裝箱快運班列。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全路新開16對集裝箱快運班列,普通集裝箱開行總數達70條運行線,增長60%以上。三是大幅增加 “五定”班列運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