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數月CPI將繼續高燒 密切關注油價對CPI影響
2007-7-26 11: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主持人 王棟琳 張泰欣
嘉 賓 花旗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沈明高
美林證券亞太區經濟分析師 陸挺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 李慧勇
CPI連續超過警戒線,物價上漲問題引起全社會關注。物價上漲是否可控?要抑制CPI“超標”運行,政府還有哪些功課要做?專家們就以上問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他們倡議政府牢牢握緊物價上漲的“牽牛繩”。
6月食品類價格上漲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蘇振
漲價還要“再忍”一段時間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肉價的上漲經歷了5月和6月底的反復,目前很多地方肉價上漲仍在持續。預計這種局面何時能夠緩解?
陸挺:政府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但是豬仔的生長大致需9個月的周期,所以近期內肉價上漲的態勢不會有大的改變。“蛛網理論”也表明供給和需求的調節需要一定的時間,預計高物價的態勢會在9、10月份出現拐點,那時候糧價開始回落,生豬供應也趨于正常,CPI會處于3.5%-3.6%的水平。
主持人:有學者指出,去年年底物價漲幅已經開始升高,這是否意味著到年底或明年初CPI上行壓力將減小,物價水平將回歸正常?
沈明高:目前肉價跟物價上漲呈同方向波動,物價指數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結構影響因素。除了以食品價格判斷通貨膨脹,另一重要因素還要看非食品類價格的波動情況,如能源、生產資料的價格。目前看非食品價格指數還比較穩定,物價上漲可能是短期所致。不過目前經濟偏快發展無形中會助推物價指數的走高,此外如果能源價格、資源價格發生調整會對CPI帶來很大的壓力。
李慧勇:目前食品價格反映出的物價上漲信息越來越突出。如果僅是季節因素引起的價格上漲并不足懼,例如春節前后生鮮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央行也不會一到春節就加息。目前食品價格上漲明顯包含了非季節的因素,例如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投入成本提高、消費需求增長等等。這些都加重物價上漲的壓力。
主持人:未來還有哪些因素會助推下半年CPI上漲?
陸挺:還需關注的就是成品油價格。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在不斷波動,對國內價格的影響較大,這也構成未來CPI波動的重要因素。
沈明高:原油及其他能源的價格也是重要的因素。發改委、財政部等幾部門對生產要素價格的調整不會因為CPI的情況而無限制的推后,這也是未來價格繼續上行的一個因素。此外還有今年的氣候因素,目前氣象災害已給全國的工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使很多行業的供求出現了短缺情況。氣候的反常也給今年控制物價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因素。
加息減稅改變通脹預期
主持人:從養殖母豬補貼,到上周末的“雙率”齊動,針對物價上漲,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預期效用如何?
陸挺:政府措施的一個目的就是提高利率水平來試圖改變居民的投資行為,并通過加息來降低有關的投資需求;短期內這跟直接降低CPI指標關聯不大。但是引發CPI高漲的機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預期,因此改變民眾對通脹的預期是最為有效的。
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調整控制與民生聯系緊密的行業生產達到穩定通脹預期的效果。如對農產品提供優惠貸款、加強農業保險,銀行給三農貸款予以一定的利率優惠、進行農業補貼等方式,都能很好的促進農產品生產,擴大供給從而穩定人們的預期,這種調控要比貨幣政策更為直接。
李慧勇:加息減稅對于穩定通脹預期的效果是有效的,下半年可能還要再加一次息。“雙率”齊動后,一年期存款稅后利率為3.16%。下半年CPI很可能達到3.5%以上。實際負利率要縮小至0,央行至少還要再加一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