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轉水”通關:力促江門物流發展
2007-7-24 11: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水轉水”通關:力促江門物流發展
每個貨柜從深圳口岸中轉進出比常規運輸方式節省近1500元
江門海關自今年4月18日起正式啟用“水運轉關”通關業務,促進地方物流發展初見成效。據統計,僅今年4-5月,江門關區共辦理水運轉關業務16255票,貨運量4.76萬噸!八\轉關”模式節省了企業通關時間,降低了通關費用,促進了物流向關區其他口岸及周邊地區的輻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以外海碼頭為例,“水運轉關”貨運量已由最初每月不足10個貨柜大幅增長到今年最多時的2680多個貨柜一個月;同時,江門關區各口岸均表現了參與該項業務模式的強烈愿望,市場需求較大。
“水運轉關”江門“試劍”
據介紹,隨著對外貿易和現代物流的快速發展,江門、陽江兩地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步伐加大,江門關區在進出口物流中與泛珠區域海關的廣州、深圳、拱北、黃埔等口岸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據統計,通過泛珠區域海關特別是深圳海關轉關和利用小型船舶經廣州海關所屬大鏟海關及拱北海關所屬灣仔海關運輸進出口的貨物,約占江門關區進出口總值的九成,其中通過水路運輸的占八成。為此,江門海關進一步落實泛珠區域海關聯系協調工作機制,打破關區界限,與深圳海關簽署了《水運轉關監管業務聯系配合辦法》,在關區外海碼頭、高沙碼頭與深圳口岸之間開始試行“水運轉關”通關模式。
“水轉水”通關優勢明顯
據介紹,現行海運貨物進出口通關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以香港為中轉站。出口貨物在江門口岸辦結出口報關手續后,由來往港澳小型船舶運輸至香港,再換裝國際船舶運往境外目的港;進口貨物運抵香港后,換裝來往港澳小型船舶辦理進口報關手續后運至江門口岸。二是以進出境口岸為中轉站,通過汽車陸路運輸。出口貨物在江門口岸辦結出口報關手續,陸路轉關運輸至出境地口岸,換裝國際船舶運往境外目的港;進口貨物利用國際船舶運至進境地口岸,通過陸路轉關運輸運至江門口岸。該模式俗稱“陸轉水”。
而“水運轉關”通關新模式,以進出境口岸為中轉站,通過小型船舶水路運輸。出口貨物在江門口岸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后,通過小型船舶水路轉關運輸至出境地口岸,換裝國際船舶運往境外目的港;進口貨物由國際船舶運抵進境地口岸后,通過小型船舶水路轉關至江門口岸。該模式也被稱為“水轉水”。
相比之下,“水運轉關”通關模式優勢十分明顯:一是增強了地方物流的輻射能力!八\轉關”模式下,進口貨物進入廣東境內港口后可直接水運轉關至江門口岸,從而打通了國際運輸在廣東地區的水路運輸通道,便利物流以水運方式向粵西地區輻射,大大促進了珠江水系航運提速和水運物流業的發展。這樣一來,江門地區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并已成為連接進出境口岸、輻射粵中、粵西地區的區域物流中心。二是有效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八\轉關”通關模式下,國際船舶進境后,貨物無須在碼頭裝卸,直接利用全程聯運提單改用小型船舶運至江門口岸,節省了貨物在進出境口岸的裝卸和保管費用;同時,船舶運輸貨物可一票多柜,節省了企業的報關費用,提高了小型船舶運力和運輸公司的效益。據統計,“水運轉關”模式下,每個貨柜從深圳口岸中轉進出比常規運輸方式節省近1500元。三是縮短了貨物運輸時間。在“水運轉關”通關模式下,進口貨物通過國際船舶運輸進境后直接改用小型船舶運至江門口岸,減少了中間環節,通過小型船舶從深圳口岸直接轉關至江門口岸可大幅縮短運輸時間,運輸企業不但可提高交付速度,還可結合船期為客戶提供更為充足的裝柜時間。
據悉,這一通關模式將迅速推廣至鶴山、新會、開平、臺山、恩平、陽江等關區全部口岸,時機成熟時還將拓展至泛珠三角其他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