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物流業的國際化步伐
2007-7-20 12: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待中國民營物流被外資收購頻頻的現象,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即以怎樣的情懷考量中國物流的國際化步伐。
此前物流的操作層出現很多疑慮:說外資的進入會帶來中國物流格局的劇烈變化,又憂國憂民地形容了中國物流玻璃門坎的脆弱和不堪一擊;中國物流的管理層也多有疑慮:說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應當對市場的占有比例有所顧忌,還特別提到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物流的某些特殊環節的獨占和無可奈何。
管理層和操作層,態度如此一致,在中國物流這個紛繁錯綜的行當幾乎是很少見到的事情。
看看近來物流資本運作的軌跡,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跨國婚姻都是俊男靚女。UPS與大田,TNT與華宇,耶路與佳宇,外方均在全球范圍內赫赫有名,中方皆在國內市場上虎虎有生,可謂強強結合。
中國物流需要國際化,走出去是一個辦法,引進來也是一個路數。
以目前中國多數物流企業的弱小散現狀和精神底氣,告別根據地的鄉親,走向國際舞臺,路漫漫而且脩遠,頂多是個求索階段。
當我們自己的物流企業尚無法實現和滿足客戶國際化門到門的服務時,引進來就成了市場理性的呼喚和現實迫切的需要。
那么,面對外資進入,管理層和操作層何憂之有呢?
就物流的操作層面而言,外資的進入,無疑加大了競爭的激烈程度,生存與發展將變成一個異常嚴肅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服務質量差,創新意識低的企業,面臨淘汰的幾率大大增加,這樣的結果對中國物流應當是一個利好。
就管理層面而言,外資的進入,肯定加大了管理和控制的難度,特別是當國際慣例與當下政策產生矛盾時的解決方案。但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需要國際化的視野,也包括與全球物流鏈條的有機融合。這其實正是管理層應當大力推進的事情,憂由何來?
至于國家安全,就物流來講也不足為憂。商品裝在哪個國家的船或貨車上,自有商業化的運作規則,好像與國家安全不大容易扯上聯系。現代經濟社會,如果競爭機制發育充分,控制與反控制,已經毫無疑義。
其實,管理層和操作層,都忘記了一個最重要的評判群體——物流的消費者。不管是中國的物流企業走出去或外國物流企業跑進來,關鍵要看物流的消費者是否能夠得到優良的服務與合理的價格。這才是中國物流應有的對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