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交通是一個城市的動脈。在6月19日召開的《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專家評審會上,與會的9名國內知名交通規劃專家,詳細聽取了《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成果的匯報,最后該規劃獲得一致通過。
據了解,《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除了對城市道路系統、城市客運系統、城市停車系統等進行規劃布局外,這次規劃還對包括港口、鐵路、航空、公路在內的威海對外交通系統提出了預期發展指標。
自今日起,本報將推出有關《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系列報道,解讀威海交通規劃發展藍圖,向讀者展示一個全新的交通規劃網絡。
此次規劃研究的范圍為市域5698平方公里,以規劃主城區為重點研究范圍,規劃年限為2006年—2020年,編制這次規劃的目的在于應對快速增長的交通需求和變化趨勢,有效指導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健康有序地發展。
規劃指出,未來我市將形成“以公共交通為主導、小汽車適度發展的多種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發展模式。規劃將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為道路網絡骨架,次干道路、支路為道路網基礎,功能分明,層次合理,與其它交通方式網絡平衡發展,布局結構合理、內外銜接緊密、主次銜接有序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統。
威海機場遠期擴建為4D級標準國際空港,市區至機場出行時間縮至半小時以內
利用日韓經濟轉移和旅游度假業興起的機遇,我市將挖掘威海機場自身潛力,完善機場相關配套設施,機場跑道由2600米延長至3600米,并于近期進行威海機場二期改造工程,努力開辟國內航線,盡早開通威海至日本及東南亞的周末航線,遠期擴建為4D級標準國際空港。
2020年,威海機場的客運量將達到200萬人次。盡管現有機場路從車道數來看完全能滿足要求,但受市區道路交通擁堵影響,市區至機場出行時間基本在1個小時左右,與市區至煙臺萊山機場時間基本相同,這是導致威海機場客源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市將新建、改建一條市區與機場之間的直達快速路,將市區到機場的通行時間縮至半小時以內。
具體的機場快速路通道規劃為:環山快速路—嵩山路—威榮公路—機場路,建設標準為雙向4至6車道,快速連接市區與大水泊機場,同時兼具市區至榮成、石島的聯系作用。
干線港口直航日本,增加韓國航線班次,形成以鐵路和快速路為主的疏港系統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使威海的對外貨物運輸有了大幅提高,需要有一個對外貨運港口來加以支撐,但是為了避免與青島、煙臺等億噸大港的同質化競爭,威海港口的總體定位為山東省的干線港口,其建設遵循規模適中、專項功能突出、分工協作的原則。
威海新港重點建設威海港三期、四期工程,主要發展客貨、散貨運輸,開辟兩條以上直航日本的國際海運航線,增加韓國海運航線的班次,打造海上物流中心。至2020年,新港區年吞吐量達6000萬噸,在皂北咀建設深水碼頭,以石油、天然氣、化工原料等液體運輸為主。
2020年,威海港區將形成客運滾裝碼頭、貨運港區和中韓輪渡(待定)三個港區,僅依靠現在一條疏港通道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威海港將形成以鐵路和快速路為主的疏港系統。擴建現在疏港鐵路一線形成復線,新建疏港鐵路二線。續建現在疏港一路并延伸至現有港區,形成雙向四車道的快速路疏港道路。配套規劃新建港區新建疏港二路,形成雙向六車道的快速路疏港道路。
靠近客運滾裝碼頭規劃將建設海運客運站,結合周邊用地建設公交樞紐和停車等配套交通設施。
城際鐵路加速快捷聯系,五個鐵路站點疏導客貨流
在對桃威鐵路溫泉鎮以南路段裁彎取直、進行電氣化擴能、建設疏港鐵路的同時,我市將加快“青島—煙臺—威海—榮成”城際鐵路的建設。遠景考慮建設威海至青島的城際鐵路,形成威海與文登、乳山和青島的軌道交通快捷聯系。
結合青煙威城際鐵路線位和現有桃威鐵路站點設置,規劃在威海市區主要設置四個鐵路客運站和一個貨運站,四個客運站分別為:經區火車站、高區火車站、大學城客運站、橋頭客運站,一個貨運站即草廟子貨運站。草廟子貨運站的規劃,將疏解市區站場職能,變現在威海火車站為單一客運站,提高客運運營能力,還將成為威海—榮成鐵路的接軌站。
織密公路網絡,支撐實現市域1小時交通圈、青煙威2小時交通圈的目標
結合威海城市發展態勢,我市公路網的建設將形成以高速路為主骨架、主干結合、功能明確、內外銜接的多層次公路網絡體系,支撐實現市域1小時交通圈、青煙威2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依托國家高速干線公路形成連接青島—煙臺—威海的區域主走廊,依托山東省級高速干線形成青島—威海、濰坊—榮成區域主走廊,承擔區域內和跨區域的長距離出行,規劃建設區域內威海—大水泊—石島、威海—成山、榮成—文登—濰坊、文登—煙威快速路系統,形成青煙威沿海城市群內部聯系交通走廊,服務區域內部客貨運輸。
相關鏈接>>四區域定位“鎖定”威海大交通
□本報記者 于超
此次《威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中的交通系統規劃,針對威海城市在不同區域中的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全國與環渤海經濟圈層面、山東省域層面、青煙威區域層面、威海市域層面四個不同層面,結合威海不同的城市定位,具體確定對外交通的分層目標和發展策略。
在全國與環渤海經濟圈層面,我市作為經濟圈主要組成城市之一,又是中韓經濟帶的橋頭堡和國際性海濱旅游度假地,對外交通具體目標是構建以航空、高鐵為主的高速對外客運體系和以海運為主的大容量貨運體系。其發展對策是明確威海機場的省級干線機場定位,大力拓展國內航線,增加、加密與韓國的通航城市和航班,建設機場與城市快速路聯系的機場快速路,形成市區與機場的快捷聯系。通過青煙威城際鐵路連接膠濟高速鐵路,形成與經濟圈國內中心城市的高鐵快速連接。定位威海港為經濟圈主要港口之一,擴建威海新港區,努力爭取中韓輪渡項目,大力發展與韓國的貨運航線。
在山東省域層面,我市的城市定位是省級中心城市之一、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組成部分、山東省的出海口之一。依此將構建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快速對外客運體系和高等級公路為主的快捷貨運體系。其發展對策是續建青威高速、榮濰高速,與全省高速公路網銜接,形成高速公路與全省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通達。力爭早日建成青煙威城際鐵路并與國家高速、城際鐵路網連接,形成城際鐵路與省內濟南、青島、煙臺等主要中心城市的快速聯系。新建、完善現在高等級公路網,形成面向威海港腹地的公路集疏運網絡。
在青煙威區域層面,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威海將構建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為主的快捷客、貨運體系,支撐區域的一體化發展。除現有高速公路外,及早規劃和預留到青島、煙臺的公路第二通道,以作為未來區域間主要的貨運通道和對現有高速路的補充。及早規劃和預留威海與青島的城際鐵路,形成區域三個中心城市的城鐵直接聯系。統籌協調發展三個城市的機場和港口,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局面。
在威海市域層面,依據市域中心城市和“金三角”組合城市之一,構建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為主的一體化區域運輸網絡,加強威海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其發展策略是以城際鐵路連接榮成、文登、乳山三個縣級市中心,以高速公路連接榮成、文登、乳山,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連接文登、榮成兩城區,通過城鐵、高速公路、快速路支撐“金三角”組合城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