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2831個稅號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調整實施第一天。以往每次退稅政策實施前夕,武漢很多外貿企業都會“削尖腦袋”忙著加班趕貨,搶關出口,搭上優惠的“末班車”。但從相關單位獲悉,此次大調整前期,漢企報關卻未見“井噴”。
為何武漢企業一反常態,不再追吃“最后的盛宴”?武漢威廉制衣公司總裁黃人華坦陳,肯定想吃,但就是吃不上。“這次退稅政策出來與具體實施之間時間太短,完全沒有過渡期,最后的優惠趕不上。”
據了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6月18日發布,7月1日就正式實施。按規定,出口企業在2007年7月1日前已經簽訂的涉及取消出口退稅的船舶出口合同,在2007年7月20日前持出口合同(正本和副本)到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登記備案的,準予其仍按原出口退稅率執行完畢。對于2007年7月20日前未辦理備案手續的出口企業,一律按取消出口退稅執行。
“我早有聽說要調整出口退稅,但確切的消息不知道,還以為有過渡期”,黃人華說,“沒想到這次政策這么急。”
黃人華表示,出口加工企業銷售、生產、經營有其固有的周期,例如服裝定單從下單到履行合同完畢,平均需要三個月左右。他還說,往常出口退稅調整都有個過渡期,讓合同基本得到消化;此次急劇調整讓企業很被動。“已接單未出口的單子上,我們經濟損失很大。”
去年9月份我國出口退稅調整設置3個月過渡期。財政部負責人近日曾表示,從去年執行情況來看,出現了企業制造虛假合同、突擊出口的問題,不僅影響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控效果,也造成了企業之間的一些不公平競爭,所以今年沒有設定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