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可能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

2007-7-18 20: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1世紀經濟報道》日前的一則報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位接近沃爾瑪中國區管理層的消息人士透露,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今年正在大幅削減中國訂單,預計2007年度在中國的采購額將下降到120億美元左右,與往年相比減幅達40%。此前兩年,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每年在中國采購的商品在180億美元-200億美元之間。該報就此消息向沃爾瑪中國區發言人董玉國求證,董表示對上述數字無法確認。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事實上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從2006年開始便在緩慢減少中國供應商的訂單,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大幅升值;在中國減少的訂單大部分轉移到了越南、印度等其他國家,另外沃爾瑪為了控制國內庫存,采購總量也有所降低。
此消息雖有待于確認,但綜合各方信息來看,沃爾瑪確實削減了在華采購訂單。這個變化對中國有著重要意義,說明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已喪失了原先的絕對優勢地位,不僅如此,還預示著東部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步伐并未能像人們想象的那么樂觀。
中國此輪經濟繁榮周期自2001年開始,有兩個外部因素。一個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世界經濟完全融為一體,國際經濟加工鏈開始大規模向中國轉移;另一個因素是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人民幣幣值低估,刺激中國制造大量向美國出口。人民幣幣值低估等于是“中國制造”全球大削價,于是,雪片般的“中國制造”訂單讓外儲暴增的同時,也推高了從土地到工資,以及原材料等等所有生產要素的價格。因此長三角、珠三角大批中小型玩具、制衣、鞋子等勞動密集型工廠在此間都是度日如年,艱難求生。在2004年開始,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中西部內地大規模轉移,而珠三角和長三角則開始“騰籠換鳥”,轉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是否順利,對于中國經濟可說是生死攸關的根本問題。因為它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否迅速適應價格調整帶來的沖擊,各項經濟資源能否進行高效配置。如若不能,就將重復當年東南亞國家的覆轍,過多的資金沒能進入生產領域,而流入資產市場吹起大泡泡,鑄就虛假的繁榮,直到有一天被最后一根稻草壓死為止。
目前產業轉移多少有所進展,2004―2006年,中部六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30.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占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2004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19.6%。今年1-5月,中部六省城鎮以上投資平均增長3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占全國城鎮投資的比重為21.2%,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這中間固然有有色金屬等高耗能等項目過多做大的因素,但究其根本還是中部地區政府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緣故。但從沃爾瑪削減訂單的情況看,中國經濟中產業轉移也是有選擇的進行,一些企業在中部地區招聘工人甚至比東部還難招!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能永久失去競爭力了。如果政策得當,中央調控措施不嚴厲,工業地根不緊縮,農民工將可能出現從東部的大規模回流現象,勞動力成本將有所降低,這種情況或許稍得緩解。
從目前各種信息看,產業升級狀況雖不敢說一帆風順,至少還算差強人意,外貿出口的產品結構中,機械類和電子產品構成主流,勞動密集型產品只占不多的份額,而且這種趨勢正在加強,“中國制造”將越來越向高端邁進。因此外貿增速是我們最為關注的一個指標,如果增速低于10%以下,基本可以斷定人民幣升值基本到頂,因為“中國制造”的價格已經高到足以抑制國際需求,達到均衡的地步。今年下半年,如果外貿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基本可以認為,中國產業升級較為成功,因為即使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國際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依然不減,自然使中國生產出更多更高檔的產品和服務了。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喪失了絕對優勢,向中部的產業轉移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很成功,要密切注意下半年外貿出口增速變化,此為中國經濟產業升級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