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網絡發展助推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設
2007-7-17 14: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此次黨代會報告還提出,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規劃建設全省高速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絡,繼續加強港口、機場、沿海和內河航道建設,優先發展城市公路交通體系,有條件的大城市要積極發展軌道交通。
近年來,浙江交通發生的變化有目共睹。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四年共完成投入2007億元,是上屆政府五年完成總量的2.5倍,完成投資數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大投入帶來交通的快速發展。四年來新增高速公路1075公里,總里程達到2383公里,從全國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建成了全省第一個高速公路大環網;改造完善干線公路22287公里;新建農村公路55726公里,等級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別達到了90.23%和80.76%;新增高等級航道533公里,新建萬噸級泊位40個,新增吞吐能力1.5億噸,全省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98個,總吞吐能力達到1.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超過648萬標箱。水路貨運發展迅猛,2006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55萬標箱。全省95%以上的外貿貨物和鐵礦石、煤炭、石油等大宗貨物運輸都通過水運完成。特別是隨著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兩港整合優勢日益凸現,去年全港共完成貨物吞吐量達4.23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13萬標箱。
郭劍彪指出,盡管我省目前公路、水陸交通的瓶頸制約已趨緩解,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通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供給能力尚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我省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和農村公路的網絡化程度不高,沿海港口和內河航運資源的整體效益尚未充分發揮,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從交通發展面臨的形勢看,土地要素制約明顯,大量的公路項目位于欠發達地區,經濟效益不明顯,交通部門債務壓力大,資金籌措難。交通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走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節約用地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的道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少占農田,防止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必須走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科技含量、轉變增長方式的交通發展之路,將政府性資金更多投入到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交通發展上,投入到港口開發等環節上,投入到完善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開發行業共享技術上。同時,我們將主動與鐵路、航空等主管部門協調,共同研究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配套問題,減少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合理安排重大項目的空間布局和建設時序,加快建設綜合性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相符協調、緊密銜接。
郭劍彪表示,十一五時期,浙江交通部門將著力實現“三個加快”,全力推進交通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首先是加快公路網絡化建設,更好地發揮區域與城鄉公路網絡的整體功能。高速公路重點建設通往省外的“接口路”、省內的“斷頭路”、區域間的“聯網路”,干線公路重點強化配套、確保暢通,農村公路重點提高通達水平、健全管理養護體制。其次是加快港航強省建設,更好地發揮全省港航資源的整體功能。以寧波-舟山港為龍頭,整合全省港航資源,增強集疏運能力,形成“一個龍頭”、“兩個區域”(嘉興港、溫臺港)、“三條主線”(浙北航道、錢江中上游航道、杭甬運河)的水運網絡,著力培植航運業的發展。第三是加快交通體制建設,更好地發揮交通行業的整體功能。重點推進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盡快實現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籌劃組建全省港口聯盟;推進高速公路建設與運營體制改革,強化統一的行業管理,提高聯網運行效益;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加快發展現代物流企業,破除政策壁壘,促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