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際快遞巨頭聯邦快遞公司宣布,正式進軍中國國內快遞市場,推出覆蓋200多個城市的國內限時服務。為此,他們已醞釀三年。
面對民營快遞企業在市場上的低價、靈活優勢,聯邦快遞此次瞄準了對時效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客戶群,短期內無疑將面臨成本壓力,但從長遠看,可能對民營快遞企業形成沖擊。
在收購了在華合資伙伴大田快遞后,聯邦快遞加快了推出國內快遞服務的步伐。其在中國國內網絡上沿用了在美國始創的轉運中心及航線系統運輸模式。包裹快遞將聚集到位于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聯邦快遞中國區轉運中心,然后通過奧凱航空的波音737貨機運送到其他城市,這些貨機每晚執飛南北兩個往返航線,城市除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級城市外,還覆蓋包括常熟、寧波、佛山、東莞、沈陽、武漢等在內的二、三級城市。
此次正式投入運營的國內限時服務包括“次早達”、“次日達”和“隔日達”,其中“次早達”服務覆蓋全國30多個主要城市,傍晚取件,在次日中午12點前送達;“次日達”和“隔日達”將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查詢聯邦快遞的服務價格發現,其遠遠高于國內其他快遞企業,如“次早達”服務上海到北京2公斤起價需要135元,“次日達”是90元。而民營快遞順風和天天快的收費分別為每公斤20元和15元、每超過1公斤增加10元;郵政EMS的收費是每公斤26元、每超過1公斤增加12元。
運作成本的高昂是國際快遞巨頭高收費的原因。一位在國際快遞和國內快遞企業都曾工作過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管國際還是國內快遞業務,國際快遞巨頭在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操作成本上都要高出民營快遞3~5倍。
對此,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表示,聯邦快遞的優勢不是價格,而是“限時”和“時效”,如果沒有準時到達就會退款。“在中國市場,我們主要運輸的是高附加值產品,針對的是需要較高時效性和可靠性的客戶。我們90%的現有客戶表示,需要可靠的國內限時服務,只使用國內服務的潛在客戶數量也十分龐大。”
事實上除了聯邦快遞,其他三大國際快遞巨頭都曾“低調”介入中國國內快遞市場,但成本、價格和網絡上面臨著申通、順豐等民營快遞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后者以低價和靈活服務已在市場占據不少份額。對此,陳嘉良坦言,聯邦快遞在中國國內快遞業務上的前期投入是必要的。6月20日,聯邦快遞首席財務官Alan Graf曾公開評論,公司推出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后將影響當季收益,并對2008財年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5年后國內快遞業將充滿變數,民營快遞的勞務成本優勢將會消失,安全性將成為制約民營快遞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患。
上一篇:聯邦快遞啟動國內限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