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布《2006/2007中國流通產業發展報告》
2007-6-7 11: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5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流通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與會學者和官員認為,流通體制理順能夠消化漲價幅度,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尤其是流通基礎設施的基礎作用。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朱小良副司長針對最近豬肉漲價的情況表示,“調查發現,生豬價格的漲幅有29%,豬肉批發的漲幅有27%,而零售的漲幅只有22%,可見流通在某種程度消化了漲價的因素。而且超市比農貿市場流通效率更高,漲幅也比農貿市場要小。”
“流通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商務部正在對內貿做系統研究。”商務部運行司副司長朱小良說,近年流通產業已顯示出強勁的增長。
《報告》顯示: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GDP的36.5%,實際增長率達12.6%;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新增就業人口約320萬,流通產業成為社會就業的第一大部門。
200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3.7%,創1977年以來最高增長率。全國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3元,人均每天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元,比上年提高1.8元。其中,個人發展、享受娛樂性消費品市場活躍,居民消費不斷向舒適享受型過渡,住房、汽車、珠寶等高價值消費品銷售增幅較大。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
報告預測,2007年我國零售業將繼續加快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將提升到14%左右,規模將達8.7萬億元。
報告預測,2007年我國流通產業將呈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商品流通體系趨于完善;現代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進一步推廣應用;綠色流通工作取得新進展;農村消費和農村市場進入加速發展期;市場秩序進一步改善,和諧商業建設初見成效等八大發展趨勢。
然而,流通基礎設施仍有待加強。朱小良說,“目前商業流通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認識。”
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飛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次豬肉漲價,北京地區上漲了5.9%,天津上漲了30%,兩地相距這么近,為什么就不能從北京把豬肉運往天津?他給出的答案是:豬肉運輸需要冷藏設施,而目前只有上海地區有這種設施。
“相比之下,農村的市場流通問題可能比城市更為突出”,國務院發展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任興洲所長談到,農村、西部地區的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亟待加強。
如何解決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黃國雄教授建議:其中一個途徑是,不妨引導外資投向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