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風采

亞馬遜卓越的高成本問題

2007-6-6 19: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造成卓越巨虧主要是營收徘徊不前,而運營費用卻不斷增加,包括物流成本、進貨成本和員工成本。 
  亞馬遜卓越(以下簡稱卓越)的公關部人士證實,6月5日,全球最大網上書店亞馬遜的創始人及CEO貝索斯將首次訪華。 
  消息人士透露:貝索斯此行目的是宣布卓越在中國的新戰略,以挽救其一路下滑的頹勢。自2004年被亞馬遜收購以來,卓越發展緩慢。一位前卓越人士透露:卓越2006年虧損9000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卓越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對這一數據矢口否認,“所謂9000萬元虧損是中國某些第三方的調查數據,不足為信”。
  即便如此,時下的卓越,離2004年被亞馬遜收購之初的期望仍相去甚遠。當時,亞馬遜高級副總裁戴艾格代陳貝索斯的期望是——3-5年內卓越年營收達40億元。
  “B2C老大”口水戰
  2004年,亞馬遜以7200萬美元現金、外加300萬美元亞馬遜股權收購了卓越網。雖然當時已是對手云集,但在中國B2C領域,卓越是公認的老大。
  亞馬遜當時的想法是,借助自身的經驗,進一步拉大卓越與競爭對手當當之間的距離。
  三年轉瞬即逝,不但營收目標沒有實現,所謂“中國B2C老大”的口號,反成了競爭對手攻擊卓越的口實。6月1日,當當網分別向卓越網和亞馬遜CEO發出“請卓越網停止發布謊言”的公開聲明:“卓越從來就不是B2C領域的老大,卓越網與亞馬遜一直在對股東說謊。”
  當當網甚至聲稱:“卓越自稱‘老大’,影響了美國投資者對當當的評估。”據了解,已經做了兩輪私募的當當正在準備新一輪的私募。在卓越網一直不予正面回應的情況下,當當網又分別致信亞馬遜投資人關系部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當當網投資人和董事會成員。
  來自易觀國際的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第一季度,B2C市場前兩位公司——當當網和卓越網——超過了全部B2C市場份額的1/3,其中當當網占26.35%,卓越網占11.02%;2006年第三季度,當當網銷售額占國內B2C市場的28.18%,而卓越的銷售額占11.71%。
  卓越的累計注冊用戶數也落后于當當。去年底,當當網以3756萬用戶位列第一,占B2C市場總注冊用戶數的40%,卓越網只有22%。
  易觀的統計還顯示,2006年第三季度,當當營收為2.7億元,而卓越僅1.1億元。
  另有業界分析師透露:預計2007年上半年,當當網的營收約為5.4億元,卓越的營收只有1.8億元,只有當當的三分之一。
  這組數據與三年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卓越網2003年營收達1.6億元,而當當僅8000萬元。卓越網2004年收入達到3500萬美元,已經跨越盈虧平衡點。
  亞馬遜模式
  上述消息人士稱,造成卓越巨虧主要是營收徘徊不前,而運營費用卻不斷增加,包括物流成本、進貨成本和員工成本。
  物流配送一直是卓越的優勢,但在被亞馬遜收購后幾經調整,元氣大傷。
  亞馬遜收購卓越之后,原卓越正副總裁林水星、陳年于2005年先后離開,原摩托羅拉亞太區副總裁兼中國移動業務部總經理王漢華走馬上任。王漢華上任后,取消自建的配送隊伍,轉而與鐵路快遞合作。
  這是對美國模式的復制。在美國,聯邦快遞和亞馬遜的合作十分成功。
  但在中國,郵政物流并沒有跟上時代,卓越早期只能投入大量資金,采取全庫存而非亞馬遜的零庫存方式,否則無法及時送貨,這導致了卓越的高運營成本。但與鐵路快遞合作,同樣因為物流方反應速度慢而影響送貨速度;另一方面,對鐵路快遞而言,卓越只是小客戶,不會受到太大重視。
  卓越又不得不再次調整策略:在物流方面與鐵路快運繼續合作,自建配送隊伍。據王漢華表示,目前,卓越在全國355個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配送隊伍,保證24小時之內送貨到戶。卓越的配送體系轉了一圈,又回到了陳年時代。
  卓越虧損的另一個原因是員工成本:卓越員工的工資完全按照亞馬遜美國的標準支付。
  此外,有消息人士說,許多上游供貨商終止了與卓越的合作。以卓越目前主營業務圖書銷售為例,終止合作的出版社包括清華出版社、北大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該消息人士說,卓越目前主要通過新華書店進貨,成本遠高于出版社,這成為卓越虧損的第三個原因。
  清華出版社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但王漢華則予以否認:卓越網與出版社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修正還是堅持?
  亞馬遜在中國B2C領域的頹落,一如其他跨國互聯網公司——ebay易趣、Google、雅虎。上述分析人士認為,亞馬遜最重要的問題是本土化。三年來,卓越的思路是讓林水星、陳年等本土高管出局,引入美國模式。
  與林水星、陳年一道出局的,還有他們一直堅持的精品路線。亞馬遜認為:卓越應該像亞馬遜,做“大而全”,而不是死守在圖書、音像的死胡同里。在這種思路下,卓越引入數碼產品、百貨銷售,加大了商品種類和數量。
  陳年此前曾斷言,大而全模式在美國行得通,但在眼下的中國則未必行得通,“原因是第三方物流體系和信用環境不成熟,為保證及時送貨,在大而全的模式下必須全庫存,無法像亞馬遜那樣零庫存,這將增加運營成本。”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貝索斯此次來華將不會對三年來的國際化路線進行修正。王漢華也向記者表示:貝索斯的新戰略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卓越以前的戰略是正確的。
  上述消息人士稱:除了堅持大而全的模式外,卓越將在中國復制在美國成功的zShop加盟計劃,即將部分店面平臺出租給其他商家,每月收取固定的租金;同時推出二手貨交易,進軍C2C。
  2002年,亞馬遜推出zShop加盟計劃,并推出二手貨交易專區,目前這兩部分收益逐漸占到了亞馬遜利潤的47%。
  但美國經驗在中國往往并不適用。去年,卓越在中國試推zShop加盟計劃。為了保證自營業務不受加盟伙伴的影響,一直以自營業務為中心,使得客戶不愿在卓越網上落戶。
  此外,卓越的柜臺出租業務與淘寶、eBay易趣等C2C平臺上的大賣家業務如出一轍,都是B2C的一種。隨著淘寶、拍拍等免費C2C平臺的崛起,尤其是B2C、C2C之間的相互融合,大量本應留駐卓越的大賣家紛紛以螞蟻搬家之勢流向淘寶、拍拍。
  首次來華的貝索斯,將如何解決卓越這些難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