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率一次次地下調,其目的是進一步改變產業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實現這樣的愿望,前提是需要時間、技術和資金的支撐。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下稱《通知》),從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锻ㄖ分忻鞔_劃分出政策調整的主要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取消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二是降低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三是將1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改為出口免稅政策。共涉及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通知》一出臺立即引起企業層面的廣泛關注。從宏觀層面看,由于近些年外貿順差過大,不僅加劇貿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2007年1—5月進出口總額為801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4435億美元,進口總額3578億美元,累計順差857億美元,同比增長83.1%。為此,學界對出口退稅新政普遍看好,有“一石二鳥”之效,一是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的問題;二是促使中國經濟增長由偏快向更穩健的方向轉變。
但是,與學者們的看法有很大出入的企業層面,反映十分強烈。江蘇金鼎電動工具集團的負責人對媒體說,連日來,不斷聽到電動工具的出口退稅額將從17%下調到9%,這一消息雖然沒有得到官方的確認,但已經引起電動工具行業內不少企業的恐慌。
據介紹,我國電動工具行業是一個外向性特征十分明顯的行業,每年生產大約27000萬臺電動工具,90%供外貿出口,銷往世界168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歐洲占45%,北美占25%,亞洲占14%,大洋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占6%—8%。也就是說,全世界85%以上的產品都是我國生產和出口的。今年以來,電動工具行業受到原材料大幅度漲價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兩大因素的影響,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被擠得很小。如果出口退稅率下調8%,無疑是對整個電動工具行業的一次致命打擊。
江蘇蘇美達集團負責人用“直接”和“最深刻”兩組詞匯來表達對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感受。這位負責人表示,國家出臺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是基于整個宏觀層面的科學調整,完全可以理解。但同時,他也從三個方面道出了本行業的苦衷:從產業鏈的制造環節上看,機電產品制造業的利潤率僅在3%左右,一些競爭特別激烈的產品,如電動工具的利潤率還不到2%,目前基本在盈虧平衡線上。如果大幅度調整出口退稅率,宏觀看,對包括技術創新、原材料及零配件配套和產品制造等上下游環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一旦制造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其技術創新力量必將被削弱,前期投入就難收回,縮小市場份額,這些產品再度向印度、東歐等區域的國際化轉移就要遇上困難。
從產業鏈的貿易環節上看,機電產品進出口是國家最早開放的領域,因此,競爭激烈,利潤微薄。江蘇蘇美達集團在江蘇是最大最好的企業,但出口的平均利潤率只有3.26%。由于人民幣壓力已經壓得企業喘氣困難,如果出口退稅率發生大幅下調,整個行業面臨的是巨大的生存危機。另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全行業的就業人數在40萬人,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估計將有25萬工人失業。
面對出口退稅新政的出臺,是不是給企業能帶來如上述企業負責人所說的困難?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發改委投資所所長張漢亞,他說,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剛剛宣布,還沒有對企業形成實質的影響力,究竟如何,有待觀察。像鋼鐵、混凝土、家電、電子一類的產品影響不大,機電行業可能受到一些影響。可以預計受其影響最大的是紡織服裝行業。
本報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中國中紡集團公司一份最新《關于紡織行業運行情況的報告》,文中就當前棉紡織行業面臨的問題概述道,2005年10月匯率體制改革以來,到2007年6月,兌換美元匯率一度突破7.66元,加之2007年我國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兩個百分點,對棉紡織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根據中國棉紡協會理事會公布的數字,經過靜態計算,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的下降,將使從事棉紡行業加工企業減少約46億元左右的利潤。出口退稅率一次次地下調,其目的是進一步改變產業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但是,要實現這樣的愿望,前提是,這一過程需要時間、技術和資金的支撐才成。
張漢亞指出,我國紡織品行業早就進入微利時代,中國的棉紡產品出口利潤分配在各個環節。其中,讓外國中間商賺取了很大一部分,價格都是他們壓下來的,受損失的是我國的生產企業,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就是讓企業產品抬高價格。但由此會減少企業的市場份額,提高生產成本。像有的民營企業家說,提高工人工資已經增加了整個成本,如果再面臨出口退稅調整,企業的壓力會更大。張漢亞說,雖然如此,但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會緩解人民幣升值和反傾銷雙層壓力。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涉及面比較廣,我們的能源40%靠進口,像鋼鐵行業,有人原先建議禁止鋼鐵出口,但在市場經濟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好處很大,但不會影響鋼鐵行業的多大利潤,因為賣價很高,而擔心的是,有可能有些紡織企業出現虧損乃至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