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商務部上海特辦副特派員楊鴻斌在上海舉行的第3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透露,2007年1-5月我國鋼材累計出口2744萬噸,同比增長116.7%,5月份出口617萬噸,比4月份的716萬噸略降。1-5月累計進口鋼材728萬噸,進口數量同比下降6%,而1-5月鋼材凈出口已達2016萬噸,順差近94.4億美元。5月份出口量的“下降”并未讓楊鴻斌感到釋然,他提醒,“五一”長假的影響不應當忽視,盡管國家已密集出臺了三道“緊箍咒”,但在6月1日加征關稅的大限之前,鋼材出口搶搭末班車的意圖仍然明顯。
“我國當前鋼鐵出口總量偏高,不宜再增加出口數量,而應當控制出口總量過快增長,把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冰生提出“量”的標準,即在當前一段時間里,我國鋼材出口的數量應控制在占生產總量的10%左右為適量。同時,他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的發展態勢存在“大幅波動和實現新的平衡”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即在國家強化宏觀調控的措施發揮政策效應,出口成本上升,鋼鐵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國內市場資源量增加,市場價格下降,國際和國內市場價格差進一步擴大,鋼鐵產品出口反彈,有關部門再出臺力度更大的限制出口措施,而這勢必引起國內市場的大幅波動;另一種是“我們應當努力實現的目標”,即下半年調控措施發揮政策效應,出口下降,國內市場資源量增加,鋼鐵生產企業堅持按需組織生產,加上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發揮作用,鋼鐵生產保持適度增長,實現新的供需基本平衡,國內市場相對穩定。
與出口緊密相關的是,國內鋼價5月份已出現了全面下跌,盡管目前價格跌幅趨緩,處于小幅調整狀態,但市場上仍然彌漫著對價格下跌壓力日增的普遍擔憂。羅冰生提醒,下半年國內鋼鐵產品出口總量將會比1-4月回落,有可能維持2006年的水平或有所下降,而同今年1-4月比較,國內生產的粗鋼流向國際市場的總量也會下降,并相應增加國內市場資源量,對此市場需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