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BCG報告得知:旗下北美和西歐的公司將考慮合并發展Back-Up計劃,計劃中包括其他空運的使用權掌控問題。并且探究在遞交周期期間“提高效率”的方法。
BCG表示這是北美西部港口的擁塞和歐洲主要港口吞吐量問題的延續。中國的出口問題也被包括其中。
在多倫多的BCG資深股東George Stalk Jr.表示:這種情況在北美比在歐洲更惡劣,甚至有繼續惡化的跡象。而BCG華沙分部的股東Kevin Waddell也表示:這兩個地區的公司需要更加的通力合作。只有這樣運輸的上限才能和他們的利益掛鉤,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評價他們的制造和銷售計劃。但是目前還沒有切實的解決方法。雙方都認為在許多勞力和其他成本上高于中國這一點必須值得注意,但是美國公司在墨西哥和本部的狀況都較好。同樣西歐的公司來自中國的出口也想要移植全部或者部分他們的制造業業務至中歐和東歐的公司。
Stalk和Waddell在最近BCG刊登的雜志上表示:兩地的公司急需向中國進貨,但是在這個浪潮中也應該反思:如何利用供應鏈的瓶頸。而許多公司正在盲目的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他們從中國進貨將導致了降低產品的成本。實際上供應鏈有許多原因迫使全額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率的下降。當公司的市場問題及時改進逐漸好轉后,BCG的專家將引導許多仿真業,這將使中國制造業的“優勢”蕩然無存。
同時在歐洲主要港口仍然有一些過剩的吞吐量,而且還有向外擴張的趨勢,這種情況在美國更為嚴重和復雜,許多的港口實際上已經陷入僵局。由于沒有明智而可行的解決方法,所以成效也是未見反應。
再加上美國的問題逐漸擴大以致于妨礙了港口的發展。“現有的基層航線分散了中國的出口線路,因此造成了進口的緊張。洛杉磯的港口和長灘(美國最為繁榮的港口)的出貨也已經快達到吞吐量上限,而奧克蘭,西雅圖和塔科馬的港口期望在未來的幾年里得到擴建。BCG的專家警告道:“由于當前普遍沒有主要的方案來改善美國的吞吐量問題,所以這樣情況還會繼續惡化下去。”
對于這些問題,Stalk和Waddell建議讓上級官員冷靜的面對中國的出口,并且考慮多樣性的選擇。
1.穩住制造業的發展
2.在港口建造“陸側”的吞吐量設施來緩解壓力(由于受到環境保護論者的反對,這種方法在歐洲也許比在美國更有效。)
3. 鐵腕的管理方針。在以中國為基礎的供應鏈中,在競爭者還沒有識別和開發前從中擠出時間尋找方法來解決。
4.探究可行的航線。比如空運。雖然表面看起來十分昂貴,但是實際上可能降低全面的成本支出。
5.投資于“額外獎金”和“運力”-即支付更高的價格。好比優先服務或者改進公司自己的運營方式來使貨物更快,更便捷的運輸。
6. 利用“多樣的供應點”多樣性的投資供應。接收更高的生產成本當作交易來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和提高船運時間。
Stalk和Waddell提出一個大概的輪廓:成功秘訣在于:給顧客任何他們想要的。
供應鏈的瓦解了廠商的運營能力,而零售商卻滿足了市場的需要。他們也通過增加公司的運作成本來增長存貨,修改產品和船運時間表,在恰當的時機對貨物進行打折來幫助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BCG的專家的提議是一個參考,當他們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的,公司就會損失“沒有實現的”的利益。這是全球的公司在中國出口問題上都將面對的一個嚴峻問題。
上一篇:湖北郵政全面實現信息化
下一篇:RFID給供應鏈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