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競爭者虎視 物流軟件該向何方突圍?[ZT]

2007-5-15 1: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2007第三方物流軟件戰略分析報告(下)  
  作者:小輝

物流管理軟件到目前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①萌芽時期。2004年以前是物流軟件萌芽發展時期,雖然2001年是著名的IT寒冬,但是由于物流在那時被炒得很火,物流軟件就像春雨過后的小草,冒了很多小芽。
 
    ②低谷時期。2004年到2006年初,物流軟件進行重新洗牌,一些前期發展比較有名的物流軟件企業都相繼倒閉,其中的代表是快步易捷、杰合偉業、招商迪辰。
 
    ③重新發展時期。經過了冬雪的冰凍,物流軟件再次迎來了春天,2006下半年,企業對物流軟件的需求開始增加。根據易觀國際的調查分析,2006-2010年,傳統物流企業IT投入規模將累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2006-2010年,第三方物流企業IT投入規模將累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物流軟件市場的發展趨勢
 
    根據IT168在2006年12月份得來的調查數據,2007年企業對SCM/物流信息系統的需求狀況如下圖:

   從上圖可見,對于第三方物流軟件系統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倉庫管理、運輸管理、貨代管理以及應用接口。

 
    另外根據第三方物流發展趨勢,筆者認為,第三方物流軟件在提供物流系統的時候,需要為系統加強以下特性:
 
    ①集成。物流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業務外延擴展很快,需要物流軟件商提供一體化的軟件系統,真正實現業務集成。
 
    ②平臺化。物流公司除了業務系統需要信息化外,日常的辦公管理和其他的系統都需要和業務系統進行信息交換和交互,需要業務系統有平臺化的功能,方便其他業務系統進行對接和信息交換。
 
    ③精益化?蛻魧毠澋囊笤絹碓絿栏,要求物流軟件也需要管理的越來越細節和微觀。
 
    ④智能化。系統要處理的業務越來越復雜了,個性化服務越來越多,系統也必須能對這些操作提供良好的支持;而且物流操作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降低操作難度和節約操作操作,加快操作效率。 

    ⑤接口標準化。第三方物流服務于供應鏈,必須能給被服務的客戶提供接口,所以要求接口的標準化是必然的趨勢。

    國內外競爭者虎視眈眈

 
    目前市場上的第三方物流軟件提供商主要來自于四類,其中國際廠商主要是前兩類;國內主要以三四類企業居多:
 
    第一類:大型ERP軟件提供商的產品外延。代表性的企業有:SAP、ORACLE、SSA等,他們一般都采用收購模式擴展自己的產品線。從對單一個體企業的ERP解決方案的提供,到提供供應鏈以及物流行業的解決方案。
 
    第二類:供應鏈軟件提供商。這其中的代表有:I2、 Manhattan。其實本來供應鏈和物流一般不分家,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企業一般都會提供物流軟件,但是I2擅長提供供應鏈優化解決方案。
 
    第三類:由進行過物流軟件項目開發、轉而包裝成的物流產品提供商。這里面包括物流企業開發了適應自己的軟件,轉而向外提供產品。國內很多軟件公司都是走這種項目帶產品的模式。
 
    第四類:專業的物流軟件提供者。這部分企業目前都比較小,但是比較專注于物流這個領域。
 
國外競爭者分析

 
    SAP
 
    SAP是國際著名的ERP軟件供應商,中國ERP市場的領導者,幾乎提供了各個行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其中SAP 物流業解決方案能處理海量訂單并支持采購、訂單履行、返回管理、倉儲和增值物流等復雜業務流程。
 
    SAP擅長的是ERP軟件,其物流部分與其它專業的物流軟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SAP可以通過“挾ERP以令天下客戶”的策略逐漸蠶食第三方物流軟件市場,通過其在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以及自己占有技術和資金以及客戶的優勢,快速占領第三方物流軟件市場。但是近年來,SAP在第三方物流軟件市場動作并不是很大,只是與幾家大型制造企業在物流上有過合作,在真正的物流領域SAP鮮有涉足。
 
    Oracle(甲骨文)
 
    Oracl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軟件及服務供應商,成立于1977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 Redwood shore。Oracle公司是目前業界唯一有能力提供應用軟件、數據庫產品、開發工具和專業服務的集成化供應商,并在每一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
 
    2005年,Oracle收購了G-Log公司,此次收購進一步完善Oracle在供應鏈應用方面管理解決方案。G-Log的運輸管理平臺與Oracle的基礎設施軟件、ERP和供應鏈應用產品結合后,客戶可以使用一個集成的產品實現精益化企業的目標。
 
    Oracle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已經為客戶提供了多種物流軟件產品,如:運輸執行、運輸計劃、倉庫管理等。雖然Oracle為物流企業提供了如此的應該解決方案,但是同樣讓人奇怪的是,基本未能看到Oracle物流解決方案在第三方物流企業應用。
 
    SSA  Global 
 
    在物流領域,EXE也許比SSA更有名。雖然SSA也是國際著名的ERP軟件供應商。SSA Global于2003年收購了EXE Technologies公司,擴展了SSA Global解決方案現有供應鏈管理和執行功能,形成了SSA SCM解決方案。SSA SCM是一種高性能的最佳解決方案,已被全球領先制造商、物流供應商、分銷商和零售商廣泛用來整合需求鏈和供應鏈。系統可提供的功能有:預測需求,獲取訂單,提供準確的供貨日期,采購生產所需的產品,正確配置庫存量,高效完成提貨、包裝和發貨,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成品庫存量。
 
    I2
 
    提起I2,基本上想到的就是供應鏈優化。I2自1988年成立以來就一直是致力于提供技術和實踐指導以減少企業經營中的無效率,并成為供應鏈行業的領導者。I2的產品包含了5個方面的優化:收入和利潤優化、支出優化、產品優化、實施優化和后勤保障優化。I2的核心技術圍繞端到端供應鏈,產品包括:供應商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需求鏈管理、服務部門管理和傳輸。
 
    I2在行業中一開始就是走高端路線,以智能化和優化見長。只可惜中國目前的供應鏈信息化市場還是處于基礎信息化階段。I2近幾年來,在國內的發展并不是很迅速。
 
    Manhattan(曼哈特)
 
    曼哈特聯合軟件公司(Manhattan Associates, Inc.)是國際領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商。曼哈特于2004年中國上海正式建立亞太區總部。在國內的發展比較迅速,兩三年來先后在醫藥物流、煙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企業實施過軟件。其具有國際先進和專業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其贏得客戶的利器,但是同樣也是其水土不服主要原因。但是總的來說,曼哈特是中國物流軟件強有力的競爭者。

國內競爭者分析

 
    博科資訊
 
    博科是國內較早從事物流軟件開發的軟件商,在2002年到2004年,博科一直尋求在物流和供應鏈上取得突破,但是當2004年的冷靜期過后,“擁有國內第一品牌物流管理軟件的博科”定位還是回歸了ERP。物流/供應鏈還是只成為其管理軟件解決方案產品中的一員。
 
    唯智
 
    唯智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注冊成立。唯智雖然專注于供應鏈全程管理解決方案的提供。不過開始往商業智能(BI)上發展了,似乎有點跟蹤I2模式的味道。在物流軟件中融合智能的元素比較多。但是國內物流信息基本建設難以跟上,唯智是否能從智能上占得先機還是一個未知數。
 
    匯驛
 
    匯驛應該是典型的第四類物流軟件提供商。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上海的匯驛一直專注于國際物流管理信息化領域,應該是目前國內比較專業和專一的物流管理軟件提供商之一。在其近500家客戶中,有中海、中遠和中外運等知名企業,并能為客戶提供比較優秀的物流管理解決方案。

標準缺失 “雙刃劍”如何亮劍
  
    第三方物流軟件和第三方物流有著密切的正相關性。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是一個急待發展和成熟的行業,其行業本身缺乏規范和標準。這對年輕中國第三方物流軟件是一把“雙刃劍”。因為:
 
    ①雖然國外ERP軟件巨頭在延伸自己的產品線,以及成熟的SCM/物流軟件在虎視中國的物流軟件市場,但是成功案例鮮有。水土不服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物流行業的不規范和沒有標準,而且太快的發展速度使得這些產品軟件不經過大量的修改和二次開發難以發揮優勢。而產品軟件經過太多的二次,其優勢將會喪盡。這間接地為中國物流軟件發展贏得了時間。
 
    ②雖然行業本身的不規范為國產物流軟件提供了喘息的機會。但是物流軟件企業在產品化軟件的時候同樣也會遇到上述難題。難以開發出適應普遍客戶的物流軟件產品,所以國內目前基本上沒有物流產品軟件。
 
    那么在目前這種危機四伏的情形下,物流軟件企業如何揮舞好這把“雙刃劍”呢?其關鍵是和時間賽跑,在國外軟件企業還沒有站穩之前贏得先機。在滿足物流企業需求的同時,站在物流企業的先一步,滿足其將要發展的需要。只有國內的物流軟件提供商在物流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多走一步(而且只多走一步),領導和引導客戶的需求,先于企業前一步為客戶提供成熟的產品信息化方案,才能在第三方物流信息中占得一席之地。而要做到這些我們的軟件企業必須做到:
 
    ①心態不浮躁。很多軟件公司為什么做了那么多年還是一直做項目,從來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面世?就是因為心態太浮躁,追逐短期利益。而一個好的產品面世,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金錢的打造的。
 
    ②其次是人的問題。任何軟件都是智力的成果,人在其中是決定性的作用。好的團隊是開發好的產品的基礎,在這個團隊需要既精通行業,又精通軟件開發的成員;同時也需要良好的管理。
 
    ③業務模型。業務模型具有高度抽象性,同時具有前瞻性是占領先機的關鍵。對業務進行直接的翻譯是軟件開發的基礎;業務抽象是開發產品的必須;只有能對業務有前瞻性的分析,軟件產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④技術架構。良好的技術架構能充分實現好業務模型,同時還能對業務模型提供良好的擴展和柔性的支持;有利于實現標準接口和業務的集成。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