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寧夏回族自治區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10.2億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3億元,增長28.6%。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當務之急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自治區把今年確定為“產業結構調整年”,將下最大決心、用最大力氣,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務求取得實質性進展。
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一要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舉全區之力加快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在繼續推進煤炭、電力等能源開發的同時,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加快發展鉭鈮鈹等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和鋁、金屬鎂、碳基材料、多晶硅等新材料產業;進一步擴張裝備制造業,力促精密機床、特種軸承、儀器儀表等優勢主導產品快速發展;做大做強羊絨、枸杞、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二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采用最新技術、最新工藝改造傳統產業。抓好20個重點技改項目的開工建設,推進化工、冶金、機械等傳統產業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提升技術裝備和經營管理水平,強化產業配套,逐步形成產業集群。三要下決心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運用高新技術加快對電石、鐵合金、焦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進行改造升級,通過資產重組,培育一批規模大、能耗低、污染小、效益好的骨干企業。四要加強對工業的財力支持和綜合協調。重點支持企業節能降耗、自主創新、新產品開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小企業擔保。開展用電大戶向發電企業直購電試點,促進煤炭、電力、高耗能產業協調發展。做好扭虧增盈工作,提高經濟效益。
加快發展服務業。改革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環境,加快發展各類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逐步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依托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商業科技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新型服務業。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旅游業,構建“一帶兩區六線”旅游格局。
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認真組織實施自治區“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有針對性地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突出抓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自治區大中型骨干企業都要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支持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壯大。組織實施15個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技術升級和新產品開發項目。改善技術創新市場環境,加大創業風險投資,保護知識產權,重視專利工作。
加強節能環保工作。要從政策、法規、管理、技術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取得重要成效。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標準,嚴格重大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和環保審核。加大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節水、節地、節電、節材工作。加強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勘查和開采,推進資源的綜合利用。
上一篇:委員呼吁盡快批復沈陽保稅物流中心
下一篇:化工物流企業如何提高競爭力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