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人物

提升地區港口整體競爭力——訪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蔣千

2007-4-29 17: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進入21世紀的5年,經濟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中國加快了工業化的進程,由此帶動了沿海港口的高速發展。大規模的港口建設面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資源整合、發揮港口群的整體優勢是適應經濟快速發展,提高地區港口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記者:請您談談近年來我國沿海港口的發展態勢.

  蔣千:“十五”期間我國沿海港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長,貨物吞吐量和外貿吞吐量年均遞增20%左右,2005年分別達到34億噸和13億噸(含長江南京下游港口,下同)。集裝箱、煤炭、外貿進口原油、外貿進口鐵礦石是新時期港口吞吐量增長的亮點,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年均遞增28%,2005年達到7200萬標準箱;北方沿海港口煤炭一次裝船量由2000年的1.9億噸增長到2005年的3.6億噸;外貿進口原油接卸量由2000年的0.7億噸增長到2005年的1.2億噸;外貿進口鐵礦石接卸量由2000年的6981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8億噸。到200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千噸級以上各類生產性泊位約277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約1110個,通過能力約25.2億噸。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經建成,上海、蘇州及江蘇沿江港口航道條件大大改善,營口、秦皇島、天津、青島、連云港、廈門、廣州、湛江、防城港等主要港口進港航道通航水深進一步提高。但與旺盛的運輸需求相比,沿海港口仍存在通過能力不能適應貨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長;主要港口碼頭結構和航道不能適應船舶大型化、專業化的發展要求;沿海港口岸線資源不足,岸線利用率不高;港口發展受到城市發展環境的制約等問題。

  記者:在旺盛的運輸市場需求下,“十一五”期間,我國沿海港口的發展趨勢怎樣?

  蔣千:2004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數據表明,人均GDP為1000~4000美元時進入工業化進程加快發展的時期,產業結構將有較大調整,對能源、原材料和工業品等的運輸需求巨大,要求沿海港口繼續擴大規模、提高效率、完善功能,以滿足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

  沿海地區將利用港口優勢形成外向型經濟的產業密集帶,利用海運優勢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這些不僅要求沿海港口要滿足吞吐量快速增長的需要,同時要適應國際海上運輸專業化、大型化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快規;、集約化港區和大型專業化碼頭的建設。

沿海港口是綜合運輸大通道的節點,也是國內、國際交往的重要樞紐,主要港口的發展建設將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形成。依托港口的現代物流業將成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我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記者:港口高速發展中面臨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蔣千:在港口蓬勃發展中,資源與環境已成為制約港口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土地、岸線資源的短缺。21世紀是海洋經濟時代,沿海地帶是城市居住、各類產業發展的密集帶,面對城市現代化發展和各行各業不斷增長的需求,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傮w上我國港口岸線資源豐而不富,近年來在沿海各地區大規模的港口建設中,對岸線的粗放型開發利用,已經導致一些港口岸線資源的浪費。尤其是依托交通條件較好的大中城市港口,在城市擴張、各類需求共同發展等影響下,規;母劭谏钏毒資源尤顯短缺。沿海各主要港口在原有港區基本開發完后,進入21世紀新一輪港口建設中,紛紛調整港口布局結構,開辟新的深水港區。但囿于資源、自然條件和水、電、路等配套條件的不足,這些新建港區開發難度大,資金投入巨大,這對提升我國港口整體競爭能力有很大影響。二是環境壓力的增加。我國沿海主要港口都是與沿海城市共生共存的,港城之間的互相交融已成為較大的環境制約。港口的發展、依托港口的工業發展,為沿海城市環境增添更多的壓力,是港口業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面臨的新考驗。

  記者:對提高港口的整體競爭力,您有哪些建議?

  蔣千: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形成以上海港為龍頭、江蘇和浙江港口為兩翼,主樞紐港、地區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層次分明的港口布局。即將形成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核心的集裝箱運輸體系,以寧波、舟山等港口為依托的鐵礦石、原油等大宗散貨海進江中轉體系,以長江干線南京以下港口為主的江海物資轉運體系,為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沿線地區外向型經濟及沿海、沿江經濟帶發展服務。在當前的港口發展形勢下,為突出港口群的整體優勢,建議:1.突出港口群中樞紐港的地位與作用,整合優勢資源,建設規模化、專業化大型碼頭,充分發揮其輻射全國經濟的作用。2.立足腹地資源、經濟特色在不同區域形成依托港口,規;、各具特色的開發區、產業園區、工業園區等。3.適應地區綜合運輸骨干布局和現代物流需求,在區域中依托港口形成綜合性的運輸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

  注:溫州通過發展臨港經濟興建新的石化工業基地    (溫州淺灘圍涂工程指揮部供稿)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