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人物

夕陽產業掘金者麥伯良

2007-4-29 16: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麥伯良--中集集團總裁

從最初的差點兒破產清算,到連續六年,中集穩坐世界集裝箱大王地位,深市傳統績優股,市場份額占據1/3以上。海外接單從區區百臺起步,抓住全球集裝箱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機會,打敗日本韓國企業,成就“中國制造”優勢。嚴格管理,成本控制走在價格下滑的前面

  1959年1月出生,廣東肇慶市人。

  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

  1982至1987年6月間歷任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工程師、生產技術部經理;

  1987年7月至1990年5月: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

  1990年5月至1992年2月: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任代總經理;

  1992年2月至今: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總裁。

  麥伯良先生是中國集裝箱工業的第一代工程師,作為恢復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屆大學生,畢業后在中集公司工作至今。他從技術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靠出色的業績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逐漸走上公司的領導崗位,并于1992年被董事會聘任為公司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由一家曾經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初步具備世界級地位的中國企業。

  從90年代初期開始,他預見到集裝箱制造行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果斷把握行業歷史性機遇,策劃并實施了一系列兼并收購行動,在大連、天津、青島、南通、上海、深圳、江門等地建立了11個生產基地,使公司發展成為輻射中國沿海港口的具有全方位生產服務格局,成為全球范圍內唯一能夠生產干貨箱、冷藏箱、特種箱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造箱集團,世界市場占有率達38%,取得產銷量全球第一的業績,并把這一記錄保持至今。他的突出業績獲得了國際集裝箱制造界和國際航運界的矚目和認可,多次應邀出席一年一度的“國際多式聯運年會”并發表主題演講。

  在他的領導下,中集集團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的佼佼者,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50強”,并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

  2001年取得了每股收益列深、滬兩市第一的優秀業績。

  2002年3月,應中央電視臺邀請出席“對話”節目,成為“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系列對話的首位嘉賓,國家經貿委、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的有關領導、專家應邀出席。該節目在“兩會”期間播出以及加播后,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2002年4月,應“世界經濟論壇”的邀請,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企業高峰會”并發表了“入世的挑戰,中國企業家如何面對?”的主題演講,獲得與會企業家們的高度贊譽。

  國家行政學院、中歐管理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著名學府多次邀請他前往講學授課。

  麥伯良同志還兼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協會副會長;中國集裝箱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深圳市機械行業協會會長等職。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集團主要經營現代交通運輸裝備制造和銷售服務,產品包括干貨、冷藏及特種集裝箱、廂式半掛車、機場設備及其它交通運輸設備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中國最早的集裝箱專業生產廠之一。1982年9月正式投產,1987年公司進行重組。1994年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公司以集團架構運作。集團總部設在深圳經濟特區。目前在中國及海外擁有二十余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現有員工一萬三千人。自1996年以來,中集集裝箱產銷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

  中集集團建立了輻射中國沿海的生產服務格局,在深圳、新會、上海、南通、青島、天津、大連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通過“集中市場、分布研發、分布制造”的體系形成具有世界水準的技術創新研發體系,憑借高素質的市場營銷能力、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能力、規范實用的質量保證體系,中集集團目前成為全球唯一能夠提供三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集裝箱產品和其他物流裝備,并對所有品種提供設計、制造、維護等“一站式”服務的企業。作為業界領先企業,中集的客戶包括全球最知名的船公司和租箱公司。

  進入21世紀,中集集團明確了“為現代化交通運輸提供裝備和服務”的發展戰略。建立和并行發展三個層面的業務:①現有核心業務——集裝箱業務,重點是通過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和加強內涵優化,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制造優勢,發揮本集團的核心競爭能力優勢,鞏固和提升市場。②擴展新業務,迅速進入廂式半掛車領域,把世界先進的陸路交通運輸方式引入中國,并為全球提供一流的陸路運輸裝備。③現代化交通運輸裝備及服務行業中有生命力的、符合公司戰略定位而且適合五年以后進入并有能力整合全行業的業務。

  中集集團居2001年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第15名,(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貿部評選);“2000至2001年度中國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資企業”中集集團榮居第11位(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評選);“2000中國最大1000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第70名”(中國統計局中國行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

  “2001年中國外商投資10大高出口創匯企業”(中國外商投資協會評選);

  2002年中國名牌企業16強之一(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選);2002年中國最受贊賞的外商投資企業(《福布期》雜志評選);被評為“2001年十佳心中藍籌股”(上海東方廣播電臺金融頻道發起,多家媒體評選),連續4年被評選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亞商和《中國證券報》評選)。

  他使中集8年來一直排名世界集裝箱行業銷量全球第一

  集裝箱市場全球300多億人民幣的容量,只是一個小池塘。但是,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卻在這里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標準國際化企業之一。 池塘雖小,有龍則靈。中集的“龍”就是麥伯良。

  

  2004年中集集團總資產99.32億、凈資產52.9億元,在國內和海外擁有30余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超過22000人,自1996年以來銷量一直排名全球第一,其國際市場的份額現在已經超過了50%。 廣東人麥伯良在集裝箱這樣一個被大眾認為 是“夕陽產業”的地方掘到如此之多的黃金。

  1980年,丹麥與中國在蛇口合資成立了中集。1991年,32歲的麥伯良成為了中集的總經理。從1993年開始,中集先后將大連集裝箱廠、南通集裝箱廠、新會集裝箱廠、天津北洋集裝箱廠、上海遠東集裝箱廠、青島現代集裝箱廠等10多個企業收歸麾下。至此,國內集裝箱廠家已盡歸中集旗下。中集的集裝箱產量首次超過日韓,成為新的世界第一。想做世界第一的人很多,但麥伯良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做到了。

  麥伯良下一步的規劃是專用運輸車輛制造,據稱專用運輸車的全球市場規模是150億美元。

  文/柳傳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