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武訪談錄
從一間作坊式的儲運部起步,到年運作貨物總量超過300萬噸,倉庫進出貨物過億件,實現營業收入近4億元,在廣州土生土長的寶供物流集團10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成為摩根斯坦利眼中的“中國最具價值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日前,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十周年慶典暨第八屆物流技術與管理發展高級研討會在廣州落下帷幕,寶供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劉武就一些熱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我們不怕物流業開放
記者: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有關承諾,到今年年底我國物流領域全面開放,這對國內的物流企業沖擊大嗎?
劉武:沒有開放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今天的寶供。寶供服務的對象很多是國際上的大公司,這幾年寶供事實上就一直在面臨著與跨國物流企業競爭的考驗。比如最近我們贏得了聯合利華的一個物流大項目,當時同時有20多家公司競標,只有兩家是中國內地的企業,其他都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大物流公司,但經過多輪篩選淘汰,最終該項目還是由寶供獲得了。因此,我們歡迎國內物流業開放。
記者:您怎樣判斷放開之后國內物流市場的格局?
劉武:我認為未來3-5年內中國的物流市場很可能是一個由外資物流企業、新興的民營物流企業和轉型的大型國有傳統儲運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與外資相比,國內的企業也有一定的優勢。打個比方,這就像今年奧運會上劉翔奪得男子110米欄冠軍,中國人在100米賽跑上可能沒有外國人快,但中國人在跨欄上就可能超越他們。分布全國的網絡、辦理處,還有國內網絡管理方面的經驗,可以比喻為物流業在中國發展所要跨的欄,國內企業在這方面有相當的優勢。
記者:現在國內不少企業都在爭相上市,能談一下寶供這方面的情況嗎?
劉武:寶供的風格一向是穩扎穩打,謀定而動,目前對上市的問題也有考慮,但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物流“外包”是一種趨勢
記者:聽說寶供的客戶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50多家,您認為中外企業之間的物流理念差距大嗎?
劉武:外資公司給我的一個感覺是,他們有很多很成熟、有效的經營管理方式,他們很重視物流的服務和質量,會很認真地選擇一個供應商,而一旦合作關系確定下來,就愿意同你一塊把這件事情干好。這兩三年來,應該說很多國內企業對物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了解,但仍未達到“真真切切”的地步。很多公司選擇物流合作伙伴更多的是憑感覺、興趣,沒有一個良好的評價和考核機制,結果往往是誰的價格便宜就用誰。合作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行,又一腳把人家踢開,甚至對物流外包方式也產生了懷疑,又去走回頭路。
記者:您認為物流外包是一種趨勢嗎?
劉武:外包、自己做、與人合作,這是國內常見的三種物流方式。從發達國家來看,非核心業務外包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比如,寶潔公司在美國的貨運量僅次于美國郵政,但它不會考慮去成立一個自己的物流公司,美國通用每年的物流量高達50億美元,采取的也是外包的方式,就連以做物流起家的沃爾瑪,現在也采用了外包的方式。因此,物流外包對整個社會效率來說都是一個提升。當然,各種方式都只能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考慮到不同的國情,但發達國家很多企業都采取外包的方式,他們應該不會比中國人蠢。相信再過一兩年,就可以清楚看到哪種物流模式更適合中國的國情了。
這不是“傻大黑粗”產業
記者:現在物流業可謂炙手可熱,您自己是怎樣看待物流產業未來發展的?
劉武:中國整個物流市場很大,現在外面說占GDP的20%也好,25%也好,都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還有很多企業沒有真正從計劃經濟中解放出來,還在自己做物流,如果有更多的業務外包的話,這個市場就更大了。其實只要是占GDP的10%,算起來里面的市場就高達1萬多億元人民幣。物流是一個知識、技術、資本綜合性的服務產業,里面融合供應鏈、計劃、管理等,包含大量的高新技術,甚至還有運籌學知識。我對物流產品的一個基本定位、判斷就是,物流產業絕不是一個“傻大黑粗”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