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學苑

應急物流的成本損失

2007-4-29 12: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2003年的SARS給中國經濟帶來了176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筆者分析,其中與物流相關的成本有兩類,一類是由防止SARS而引發的物流活動成本,另一類是因為SARS影響正常生產、經營和消費活動而產生的物流成本,具體包括四項:(1)醫院、學校、車站、機場、碼頭、工廠、商店、機關、部隊以及居民家庭等花在SARS防治物資的運輸、儲存、包裝及管理上的成本;(2)在運輸途中對人員和車輛及設備進行重復、多余的檢查、檢測、消毒產生的成本;(3)由于過度預防造成后期庫存的預防物資如消毒用品、藥品的積壓、變質、浪費,以及臨時性預防設施的維護與保養、處理等費用;(4)由于預防SARS造成的交貨期延誤或者取消運輸發貨等造成的成本。以上四項合計至少應該在30億美元。這就是SARS期間中國處理危機物流的巨大成本!中國每年處理類似應急事件時所花的物流成本不知有多少,并且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應該花多少!所以,探討一下應急物流(emergency logistics)的問題十分有意義。

  2003年10月17日召開的中國物流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專門設計了一個“應急物流”專題供與會人員進行討論,在會上,筆者就下面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發言,現總結如下,與讀者討論。

  應急物流的界定

  本文中,應急物流指由于突發性因素導致的物流活動,包括由突發性因素產生的應急物流需求和滿足這些物流需求而進行的應急物流供給活動。因此,只要是像2003年這樣由SARS引發或者影響的、事先沒有準備的物流活動,或者是事先雖然制定了預案,但是不知具體需求的物流活動都屬于應急物流的范疇。應急物流可以分為軍事應急物流和非軍事應急物流兩種,本文主要討論后者。

  應急物流發生的原因

  應急物流需求不僅產生自“天災”,也來自“人禍”。主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自然災害。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較多的國家之一,經常發生地震、臺風、滑坡、泥石流、交通事故,火災、水災、旱災以及其他自然災害,這些災害一旦出現,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應急物流需求。其實,中國的相關組織一直都有減災防災的預案,因此進行了大量的救災物資儲存。1998年長江及2003年淮河、黃河的大洪水,2003年甘肅、內蒙、云南的地震,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抗擊自然災害產生了大量的應急物流需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災害產生的應急物流需求每年給社會造成的額外物流成本目前無法估計,應是中國支出的最大的應急物流成本。

  2.決策失誤。由于決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備以及決策者的素質限制等原因,任何決策者都無法確保所有決策均正確無誤,但一旦決策錯誤,就會造成物資上的損失,這些損失往往在物流系統中體現出來。比如,空調企業如果對天氣預測失誤,預期可以大量銷售的空調因為天氣轉涼而大量堆積于倉庫,或者預期氣溫不會升高,結果產量不足導致緊急追加生產和緊急調運,這都會增加應急物流成本。最近這些年都出現過廠家因為應急而用飛機運送空調的例子。決策不能確保不失誤,但失誤以后要確保有預案,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有效地降低應急物流成本。

  3.國際環境復雜。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復雜,2002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50%,石油、鋼鐵等重要能源和原材料成為世界的主要進口國,以石油和鋼鐵為原材料的企業的供應鏈變得非常復雜和冗長,中國與歐洲的進出口商品幾乎100%都是通過海運,走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而這些咽喉要道經常遭到武裝劫匪和恐怖分子的襲擊,從國外到中國的海上、陸上和空中物流通道常常受到戰爭的威脅和干擾,1993年中國貨輪“銀河號”在公海被美強行檢查,這些都對中國的國際物流形成了很大的威脅,起碼是延長了進口原料向中國境內的制造商、分銷商的交貨期,增加了交貨成本和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成本,這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很多風險。只要中國進一步強大,這種風險就會加劇。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使中國認識到依靠中東地區供給石油的戰略需要進行調整,而日本與中國在俄羅斯遠東石油輸油管道建設上的競爭已經公開演化成為一場體現在物流領域里面的政治、經濟競爭,因此,建立中國的石油應急物流體系應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中國的外向型企業的供應鏈物流系統也將變得脆弱起來,建立應急物流系統對它們顯得格外重要。

  4.消費者權益保護。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向商家退貨現在更加自由和方便,汽車、家電等產品如果有質量問題,廠商必須召回,這在國外已經為法律所規定,中國現在還沒有,但此類法律正在制定中。北京市從2003年4月1日起在全市實施《電子市場質量管理通用規范》,規范要求,各商戶應回收國家公示召回商品,并實行先行賠付制。三菱帕杰羅、本田CRV、尼康數碼相機在中國都有過召回的紀錄,當然這些跨國公司都有良好的召回物流系統。但中國的本土企業在面臨產品召回時,可能會不知所措,相當多的企業根本就沒有建立處理這樣的應急物流需求的應急物流處理機制。一旦發生這樣的召回事件,其應急物流成本一定會吞噬掉這些產品的銷售利潤。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廠商必須建立處理緊急退貨、召回等事件的應急物流系統。

  除了以上4個原因以外,還有來自第三方的原因可以導致廠商出現應急物流需求,比如因道路建設斷路而繞行使在途時間延長、交貨期延長,因信息傳遞錯誤而導致貨到而不能及時提取等,影響工期和市場銷售。

  以上這些原因中,有的屬于不可抗拒,有的屬于人為造成的應急物流,廠商應該明確地認識到企業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應急物流需求,及早制定預案,進行有效地防范,將應急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