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透明”航空物流供應鏈
2007-4-1 13: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由于觀念、管理體制、物流硬件、標準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目前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局限性,發展第四方物流顯得很是迫切。對于航空物流業來說,要滿足這一發展需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需要在網絡上建立航空物流的公共信 息平臺,整合現有航空貨運資源。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古代,貴如楊貴妃,要想在北方吃到新鮮的荔枝也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享受。今天,這已經成為極為平常的事,比如在北京街頭隨處可以買到新鮮的荔枝。這種巨大的變化當然是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結果,快捷交通工具的出現大大縮短了貨物的在途時間,其中航空運輸更是在運送荔枝等易腐爛、變質的鮮活商品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
航空貨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異常迅速,這在于它具有許多其他運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 運送速度快、不受地面條件影響、安全、準確、節約費用等。而隨著新興技術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產品更趨向薄、輕、短、小、高價值,企業的管理者更重視運輸的及時性、可靠性,航空貨運無疑會取得更大的發展。
不過由于觀念、管理體制、物流硬件、標準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目前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局限性,發展第四方物流顯得很是迫切。對于航空物流業來說,要滿足這一發展需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需要在網絡上建立航空物流的公共信息平臺,整合現有航空貨運資源。
待整合的航空物流 不管是一般的企業還是航空公司,大都看好中國航空業的發展。據美國波音公司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而目前中國航空運輸總量年增長率超過9.3%,遠遠高于同期全球4.7%的平均增長率。不過,國內航空物流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上以及信息化基礎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七五”開始起步,經過“八五”、“九五”的重點建設,中國民航業的貨運信息化取得了顯著成績。據天信達股份有限公司應用開發部經理張朝輝介紹,幾乎所有航空公司、大中型機場和具備一定規模的貨運代理企業都引進或自行開發了適合其企業內部貨運業務模式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例如,國航與東航引進了SITA的SUPERCAR GO貨運系統;南航在租用天信達FAST4主機系統的同時,也在近期推出自行研發的“唐翼”系統。
不過,航空貨運的信息化還存在諸多不足,不僅通信設備及線路、傳真設備、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等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缺乏,在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上也明顯滯后。最為突出的問題有二: 一是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都還比較落后,如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需求計劃(MRP)和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物流管理軟件,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水平較低; 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在航空貨運信息化基礎薄弱的同時,我國的物流業也正面臨著劇烈的變化。在張朝輝看來,由于第三方物流存在小、少、弱、散等問題,其力量顯然不足以整合社會所有的物流資源,解決當今物流瓶頸。這就需要有領導力量的物流提供商作為第四方物流,通過整個供應鏈的影響力,提供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一些專家認為,第四方物流要實現第三方物流的整合,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實現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物流資源。而真正滿足此條件的只有一種,就是以多個企業集體為核心建立的物流平臺及全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一直致力于航空貨運信息化的天信達,利用東方同的消息中間件TongLINK/Q,搭建信息交換平臺(LISP),用以解決目前國內航空貨運商以及航空物流商內部以及之間的物流信息孤立的問題。
打造物流信息平臺 “相比于國外,我國航空貨運的物流信息平臺還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在張朝輝看來,目前由于許多航空貨運企業選擇自行開發或委托其他計算機信息網絡公司合作開發計算機貨運管理系統,各自使用的技術不同,設備互不兼容,無法實現全國范圍的聯網,而且功能不夠完善。雖然各家企業都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這些系統網絡往往只是在本公司范圍內聯網,或是本地局域網,不對外開放,全國貨運系統信息資源的整體功能優勢得不到充分利用,遠遠無法實現航空物流快速發展對信息技術提出的要求,造成了貨運信息資源和網絡技術資源的嚴重浪費,直接影響到航空貨物運輸的效率和效益,也給貨主和代理人帶來諸多不便,嚴重制約了我國航空物流的發展和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商務活動,必然要涉及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等四個流動過程。其中物流是基礎,信息流是橋梁,資金流是目的,商流是載體,物流是整個商務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基礎與載體。“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培育航空物流業的需要,必須建立全國物流行業的公共平臺,通過互聯網形式整合物流企業的資源。”顯然,多年的航空信息化經驗讓天信達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天信達于2003年下半年開始搭建的信息交換平臺上,就可以實現網絡對航空物流的整合。據張朝輝介紹,在天信達建立的網上物流公共信息交換平臺,可讓所有用戶輸入的資料都直接進入數據庫以便進行各種各樣的數據處理,所有的數據可以永久儲存,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互動式經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了社會資源,解決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會物流資源充分利用的問題。它作為客戶間的連接點,通過合作或聯盟提供快速、優質、高效、低耗的多樣化服務。它作為新的生產方式所產生的時空概念,可以大大縮短物流時間,為企業帶來贏利來源和利潤的新增長點。” “解決了以前信息交換成本太高的問題。”張朝輝這樣形容信息交換平臺為用戶帶來的最直接變化。信息交換平臺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在用戶與用戶之間建立起端到端的交流,讓分散的用戶通過平臺與更多的合作伙伴進行信息溝通。
無疑,在系統搭建時,如何很好地解決信息交換的問題需要天信達很好的考慮。據張朝輝介紹,經過仔細的考慮和調研,最終決定采用東方通公司的消息中間件TongLINK/Q為系統搭建核心節點。而據東方通的技術人員介紹,保證該平臺的平穩、可靠、安全、高效率的運行,保證其平臺采用的消息中間件Tong LINK/Q與總部的Super Cargo的Mq系統的平穩互聯,特采用應用平臺adapter(TEP),屏蔽系統操作局限,兼容幾種不同的消息中間件平臺,整合各種系統,保證了系統的可靠,安全運行。
LISP上的信息化推動 “信息共享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而LISP的建立,則使供應鏈的信息透明化,方便對供應鏈各個環節信息的整合。”在張朝輝看來,LISP完全可以對供應鏈的經營管理者、承運人、貨運代理人、租賃人、海關及聯檢單位、貨主、政府等提供全面的航空物流信息服務。
事實上,LISP已經為供應鏈各個環節所看好和接受。近日,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就貨運系統的數據交換服務與天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根據協議,天信達將在自己所建立的航空物流信息服務平臺(LISP)上為南航提供數據交換服務。通過中國航信的通信網絡以及其他數據網,LISP平臺可在南航貨運系統與其他航空公司和機場系統間建立標準數據交換通道,從而實現貨運數據交換。它可保障數據交換的完整性、實時性,為管理層進行決策分析提供數據基礎,并能實現信息共享和信息互補。
在南航方面看來,天信達建立的航空物流信息平臺(LISP),基于先進的中間件技術,是面向國內民航貨運業的、能夠提供廣泛的網絡互連、支持業界標準數據及擴展格式數據交換的服務平臺。“利用LISP實現數據交換以后,能夠促進南航貨運信息利用的系統化、分銷的時效性和數據的準確性,縮短處理周期,從而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和競爭力。”
“消息中間件適用于任何需要進行網絡通信的系統,負責建立網絡通信的通道,進行數據或文件發送。”在張朝輝看來,正是消息中間件的這一特性,滿足了LISP物流信息交換的需要。“讓企業在低成本、低投入、高質量的情況下,推進航空物流信息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航空物流信息化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