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常務副市長黃奇帆4日在北京表示,重慶將在“十一五”期間,打造出48小時物流網絡聯通世界。
“古話‘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講的就是川東地區,由于交通不便,重慶位于中國中部結點的區位優勢也體現不出來,為此重慶決定推動48小時物流,打造交通樞紐。”黃奇帆說。
據黃奇帆介紹,重慶首先在大交通上推動鐵路,現在重慶有1000公里的鐵路。從1950年到2000年,重慶50年建了500多公里鐵路,過去的五年又建了500多公里鐵路,翻了一番。今后五年,重慶會再建1000公里的鐵路,形成2000公里鐵路,共包括8條鐵路形成一個“米”字形格局通向全國。這中間有成都、重慶到上海的高速鐵路,有蘭州到重慶到廣東的高速鐵路,都是時速250公里,重慶將成為這些高速鐵路的樞紐。
此外,到今年年底,重慶高速公路將達到1000公里,到2010年還要再新建1000公里,形成2000公里高速公路,同樣有8條高速公路通向全國,形成“米”字形的高速公路網絡。
“重慶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一個重要源頭,從重慶到上海形成長江黃金水道的主干線,由于三峽建庫以后水位提高,重慶黃金水道的運輸能力已經從原來1000噸以下提高為5000噸以下的輪船能常年運輸。它的運能也從原來的一條鐵路的運能到了現在四條鐵路的運能,經過航道的改善,港口的進一步改善,船舶、船型的進一步改善,相信長江航運會形成12條鐵路的運輸能力。”黃奇帆說。
黃奇帆表示,重慶江北機場空運方面也有進一步的改善,今年江北機場的吞吐量會達到1000萬人次,到2020年的時候,預計會超過3000萬人次,成為亞太地區的重要機場。
“航空樞紐、航運樞紐、鐵路樞紐、公路樞紐這四大樞紐形成重慶發展現代物流的基礎條件。”黃奇帆說,在這個過程中,配合三大交通樞紐,推進寸灘物流園、團結村的集裝箱物流園、機場物流園三大物流園的建設,通過物流園的配置將實現任何貨物進出重慶,48個小時能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