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個農業大省,食品農產品年出口量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近幾年來,國際農產品貿易磨擦日益加劇,對山東食品農產品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山東檢驗檢疫局從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把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列為“一號工程”,堅持從源頭抓起,加強對農產品出口企業從基地到生產全過程的有效監管,全面推廣“公司+基地+標準化”的備案基地管理模式,嚴格備案標準,重點引導企業加強出口生產基地標準化、規;、現代化建設。
目前,山東省備案蔬菜基地111.4萬畝,出口日本等高風險國家的蔬菜和高風險的葉菜類產品,全部做到“六統一”,推行區域連片種植,采用防蟲網和現代化的滴灌、噴灌等技術。對372家備案禽類和26家兔肉原料養殖場全部實行“全進全出,封閉管理”,實現了供料、供水、通風的全部自動化。他們還大力加強出口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檢測把關水平。山東省政府根據省人大會議上的提案,制定實施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規定》,成為全國首個地方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兩年來,山東檢驗檢疫局先后投入8000多萬元,加強實驗室裝備設施建設,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培訓,為食品農產品出口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證。去年為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積極開展多殘留檢測技術攻關,研發了9個多殘留氣相色譜、質譜檢測方法,最多能一次性檢測多種農藥殘留251種。與此同時,該局還積極指導企業建立完善了病疫病情控制、殘留控制、檢驗檢測、產品追溯及糾偏體系等為主要內容的質量自檢自控體系,全省981家企業通過HAC-CP官方驗證,新建、改建1490家工廠(車間),占目前全省注冊登記企業數量的54.4%。積極幫助企業加強實驗室建設和技術培訓,具備基本的藥殘或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自檢自控能力,使出口食品農產品的安全水平和競爭能力明顯提高。
去年,國家質檢總局首次公布對全國67家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的產品實行免檢,山東省7家企業榜上有名,占全國免檢企業的41%。
山東檢驗檢疫局還創新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以實施駐廠檢驗檢疫官制度為切入點,重點推行“重心下移,過程控制”的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模式。目前,已在17家肉類出口企業和186家出口蔬菜企業推行了駐廠檢驗檢疫官制度。
通過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使各級檢驗檢疫部門主動將工作重心下移,貼近基層,將一線檢驗檢疫人員工作崗位定位到企業。該局還配置了檢驗檢疫專用車實施巡回監督,并由對最終產品的批批檢驗轉向對生產加工過程的有效監控,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決定抽檢頻率,加快出口通關速度。
同時,他們全面推行食品安全電子監管。自主研發了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和獸醫監管體系的電子監管程序,建立了在企業自檢自控基礎上的數據監管和對企業生產加工過程關鍵控制點視頻監控相結合的食品安全電子監管。
目前,山東全省接近50%的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推行了電子監管,使企業出口產品的原料、加工、檢測等原始數據自動進入檢驗檢疫監管系統。部分出口企業實現了足不出戶,隨報檢、隨放行,作到當天生產當天出證放行。據統計,電子監管使企業每年可節約工時10萬小時,降低經營成本500余萬元。
下一篇:凡供港澳蔬菜需檢驗檢疫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