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行業競爭高度同質化的后果,就是“藍海”變得越來越少。如今,輪到了中小企業(SMB)市場。計世資訊的報告顯示,2005年,商用臺式機的增長率是18.2%,而中小
企業市場增長率則高達21.4%。
然而,在這個市場,很難說有哪家廠商獲得了絕對領先的優勢。相比之下,反倒是兼容機大行其道。這是為什么?
PC廠商為何不能從中得利?用戶與廠商之間有共同語言嗎?SMB市場能夠成為PC產業的又一根稻草嗎?
SMB鏈斷何處?
SMB市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PC市場,中小企業是一塊被垂涎甚久的肥肉。早在三四年前,IBM、HP、戴爾等國際PC廠商就紛紛成立中小企業事業部,覬覦SMB市場。國內PC廠商更是仰仗著本土化優勢,誓與國際廠商一較高下。一時間,SMB市場風云詭譎,硝煙彌漫。
然而,幾年過去了,大多數PC廠商仍在觀望,國際廠商遭遇瓶頸,國內廠商止步不前,SMB仿佛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計世資訊數據顯示,2004年,商用臺式機在中小企業的出貨量為420萬臺,2005年,上升為510萬臺,其中制造業的比例最大,為40.1%。2005年,商用臺式機的增長率是18.2%,在中小企業市場增長率則高達21.4%。
與此相反,中小企業的高速增長需求卻沒帶來PC產業格局的變化。計世資訊數據顯示,2005年,中小企業PC市場約有三分之一為兼容機占領。品牌廠商中,聯想經過一年的運作,市場份額由26%上升至36.5%。其余的七成份額除了戴爾有一定的優勢外,并沒有形成明顯的勢力范圍。“SMB市場遠未形成PC廠商的白熱化競爭。”計世資訊通用產品研究部主任郭暢說。
如此廣袤的市場,PC廠商為何不能從中得利?在PC行業高度同質化之后,中小企業市場這片“藍海”卻為何難以啟動?用戶需要什么,廠商能提供什么,他們之間有共同語言嗎?是什么,阻礙了SMB市場的崛起?
“矛盾體”
2005年3月,北京安必信美體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業務轉型,需要進行采取集中式管理。這一變化首先帶來的是PC機采購需求,第一步,他們需要購買四十臺臺式機。
李曉娟是安必信公司的信息主管。由于購機時間短,來不及多作比較,她決定繼續采用公司一直在用的宏碁臺式機。她在宏碁的網站上查到了需要的型號,打電話給曾經合作過的宏碁經銷商。
“我希望經銷商能主動找我們,雙方建立長期的合作,可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家經銷商主動找上門來。”李曉娟說。雖然已經習慣了采取這種方式采購機器,但李曉娟還是認為PC廠商如果能夠更加主動就好了。今年,安必信還要采購二十多臺臺式機,李曉娟說,不出意外的話,她還準備采用這種方式購機。
事實上,李曉娟提出的這個問題,是PC廠商沒有完全想明白的問題。
“SMB是商用和消費的矛盾體,它擁有商用的特質,卻是家用的消費方式。” TCL商用產品部經理吳滔一直關注著中小企業的PC市場,但在如何吃下這塊骨頭的問題上,TCL還沒有做出最后的決定。但吳滔認為,“如果以傳統的商用方式去經營中小企業,只能是死路一條。”
購買力低是SMB這一“矛盾體”的一大特性。盡管SMB的商用臺式機消費量占全年整個商用市場的50-60%,中國企業卻有99%的企業為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如果分攤下去,中小企業的購買力是非常低的。計世資訊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年采購臺數平均為11臺,全年約有3.1次,每次的采購量為4臺。與商用市場動輒上萬臺的PC采購量相比,SMB的總體購買量雖高,單次購買力卻和家用PC差不多。
“從購買方式來看,SMB市場也無規律可言。”計世資訊通用產品部主任郭暢認為。傳統的商用市場采購多采用招投標的方式,由客戶經理主動出擊,按標從頭跟到尾。而在中小企業,購買方式則五花八門:既有公開招標,也有小范圍內邀標,而更多的中小企業則是主動找上門。有像安必信這樣直接打電話找經銷商的,更有直接殺進中關村,自己選擇PC機的老板。
不僅是購買方式無跡可尋,中小企業的購買時間也存在很大變數。記者在采訪中獲得的信息表明,中小企業具有家用的購買特性,可是對傳統家用市場的暑促和寒促卻不聞不問,大多數是根據自己業務的需要選擇購機的時間。
如此一來,集商用與家用特性于一身的SMB成了一塊令PC廠商們難以下口的骨頭。如果按照家用機的市場模式去經營,中小企業沒有明顯的購買季節,又對促銷不感冒,肯定行不通。而傳統的商用市場,是將客戶按行業細分,針對每一行業提供解決方案,走大客戶路線。SMB市場浩如煙海,2004年,聯想進入中小企業時,將中小企業一下子劃分出了一百多行業,僅服裝行業又劃分了三百多個子類,面對如此繁雜的行業,資源如何配置?客戶經理該如何分配?渠道如何跟蹤?
無從下手的PC廠商們只能選擇“無為而治”,等著中小企業找上門。
雙向互動的缺乏在PC廠商和SMB用戶之間架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廠商不知如何找用戶,用戶只能憑經驗和慣性尋找廠商。“對于渠道來說,這種等的辦法是最要命的。”聯想原寧波核心分銷商吳瓊認為,SMB成功的市場開拓必須依靠推力和拉力的雙重作用。中小企業過于分散,即使是強勁的市場推力也會被這些分散的點瞬間消于無形。推力無法形成聚合效應,PC廠商只能對這座巨大的金礦“望洋興嘆”。
那么,誰能在其中撈到第一桶金?
黑馬
在這種情況下,SMB市場的PC采購開始出現了一種自己獨特的現象。
北京布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汽車外飾用品出口的企業。2004年公司成立時,老板劉中田到海龍電腦城找經銷商“攢”了四臺PC機,每臺2800元。
“說實話,
價格低并不是我買兼容機的主要目的,主要還是適用性好。”劉中田說,布朗科技主要做圖形設計,對顯示器和顯卡的要求較高,其他配置能用就行。今年,布朗科技準備設立生產線,需要購買十臺PC機,劉中田仍然準備選擇兼容機。“如果以后公司規模擴大,現有維護PC的人力成本大于品牌機的服務成本,我才會考慮選擇品牌機。”
像劉中田這樣選擇兼容機的中小企業用戶絕不在少數。吳瓊現任寧波余姚ISV金科數碼系統有限公司硬件部門的總經理,代理聯想揚天臺式機和旭日筆記本。他告訴記者,“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的PC廠商,而是兼容機,在余姚,兼容機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SMB與家用PC市場一度驚人的相似——兼容機大行其道。對很多PC廠商來說,這絕對算得上是一匹“黑馬”。
“從整體市場份額來看,兼容機至少占據了三成的市場份額,與聯想在SMB所持的市場份額相當。”郭暢認為,除了配置靈活
價格便宜外,服務靈活是兼容機最為明顯的優勢。“不要以為兼容機沒有服務,現在的兼容機甚至還能提供上門維護,而品牌機的修理是需要送到專業維修點的。十臺機器對于品牌廠商來說不算什么,對于兼容機來說,就是大客戶了。”
維修時間比品牌機快,兼容機的服務又比品牌廠商受重視,
價格還便宜,一貫在商用市場無所作為的兼容機竟然在SMB找到了“第二個春天”。
正如家用市場品牌機逐漸蠶食兼容機一樣,在SMB市場,兼容機與品牌機的角力仍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分析人士認為,兼容機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彌合PC廠商與SMB用戶之間存在的斷鏈。脫胎于家用市場的兼容機深諳中小企業的產品需求,潛伏于各個賣場能與中小企業“零距離”接觸,只要把服務變革得更靈活、快捷,就能有效地與中小企業實現推力和拉力雙向趨動。
隨著企業規模的壯大和信息化的不斷完善,一部分中小企業會選擇服務更有保障的品牌機以節省IT人員維護成本。但是,正如生態循環一樣,無數新誕生的中小企業依然會成為生態鏈的一環,依然是兼容機大有可為的市場,這匹半路殺出的“黑馬”絕不僅僅只是曇花一現。
顛覆傳統
盡管已叫囂多年,多數PC廠商對于中小企業仍在觀望。大家心里清楚:要想在中小企業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一套顛覆傳統商用模式的市場手段,如何顛覆?從何處攻破?很多人心里還沒底。
2005年,聯想對SMB的出擊可謂是大手筆:重塑揚天品牌形象,從產品設計、供應鏈、渠道諸多環節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一條新的產品線。這是建立在其強大的后臺資源之上。
相比之下,其他PC廠商盡管也有動作,但由于整體優勢的不足,無論怎么做,究其主要脈落,還沒有走出市場“拉力”和“推力”兩方面,停留在戰術層面。
在對中小企業購買規律的季節研究中,聯想發現,二月到四月是中小企業的購買高峰。由此提出“春促”的概念,并于2005年春季針對中小企業大打促銷牌。
而方正采取的主要動作是在2005年9月推出的“商用百日風暴”整合營銷方案。這是一個側重在市場拉力上下工夫的方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分歧呢?
計世資訊認為,SMB中有50%的企業購機時間無規律可循,完全依照業務需求進行。另外50%購機有規律可循的企業,較多地選擇在春季購機。因為很多中小企業年初規劃剛剛完成,人員調整也剛剛到位,年初預算又比較充裕,因此購機需求旺盛。
在聯想春促的兩個月間,揚天系列銷量增幅達100%,效果明顯。盡管是否有“春促”尚待驗證,聯想畢竟抓住了一部分中小企業的購機需求,猛攻市場,拉動了眾多企業需求,也為揚天明確了清晰的中小企業定位。
這還得益于聯想對傳統渠道的改造。在推力上,聯想改變傳統的渠道模式,開拓中小企業渠道,依靠ISV在中小企業的影響力,將渠道原有“等用戶上門”的方式變為和ISV一起深入中小企業。比如,聯想在別的軟件公司的渠道商合作,在其業務中導入硬件代理,從而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
而基于自身的市場地位和行業優勢,TCL采取的方法則是發揮其細分化優勢。吳滔介紹說,TCL對中小企業集中的重點行業進行了劃分,在每個行業中選擇有代表性集中精力攻取,以商用大客戶的模式重點出擊,形成短期效應。“繼而,借助其在行業內的示范效應和‘塊狀效應’在其他用戶中進行推廣。”
無論是市場拉力,還是變“拉”為“推”,都是對傳統商用模式的顛覆。“現在再提中小企業市場沒有什么意義,中小企業市場還要細分。”計世資訊通用產品部主任郭暢認為。PC廠商首先要確定目標,如果是要市場份額,就打低價,搶占兼容機市場;如果是要利潤,就要犧牲量,挖掘價值客戶,依靠渠道變“等”為“找”。中小企業不能一網打盡,要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對于有價值的潛力用戶,探索有效模式主動出擊,而對于購買量只有一兩臺的小型用戶,則主要靠促銷等市場手段拉動其多方需求。
然而,從現狀上看,無論是中小企業用戶還是PC廠商自身,大多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中小企業不是傳統的商用市場,分散靈活,難以下口,廠商與用戶最終形成了脫節,如何彌補這一斷層,還需要廠商們繼續探索新的模式。”郭暢表示。
第二篇:
PC廠商:彌合斷鏈
計世資訊將商用市場分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三個層次。在大中型企業,傳統商用市場將其縱向劃分政府、金融、教育等諸多行業。經過了多年的競爭,這些行業格局已經相對穩定,形成寡頭。
“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都瓜分得差不多了,迫于生存壓力,介于中型和小型的企業便成為廠商們進一步瓜分的市場。”計世資訊通用產品部主任郭暢認為。這些處于信息化建設急速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多為成長型企業,采購量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市場潛力很大。
2005年是中小企業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年,國內外PC廠商開始布局中小企業市場,戴爾依其天然“直銷”模式,跨越了大多數廠商與用戶之間的“斷鏈”,挺進中小企業;聯想顛覆傳統商用模式,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揚天”產品線,彌補斷鏈。不過,更多廠商還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觀望狀態,等待探索者踏出一條康莊大道。
怎樣接近客戶?
“做中小企業這一年,是我加入聯想經歷的最困難時期,這一年我們都在絕望中尋找希望。”聯想中國區商用臺式銷售總經理湯捷說。2004年,聯想準備進軍中小企業之前,對這一項目進行風險評估,一下子列出了147個關鍵問題,面對著諸多風險,聯想還是砸下重金全面進入中小企業。
怎樣按照客戶的需求去開發產品?如何把客戶分清楚?渠道和服務該做出怎樣的分化?為了應對這些問題,聯想從產品設計、供應鏈、營銷、渠道、服務五個環節進行了全流程的變革。
聯想改變揚天原有的設計和供應鏈環節,針對中小企業加入一鍵殺毒、系統拯救、內核自修復等功能。而像聯想這樣為了SMB單獨辟出一條生產線,從上游到下游完全自成體系的,PC廠商里還沒看到第二家。
“中小企業市場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是否有針對性的產品,而在于如何去賣。”郭暢說。產品特性解決后,渠道布局就成為決勝中小企業的關鍵。“只有渠道最了解這些客戶的需求,因此,針對中小企業的營銷一定是以渠道為核心的。”湯捷認為,只有通過渠道變革,才能變“等”為“找”,變被動為主動。
在對傳統渠道的變革中,聯想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建立了4S店,面對面地為零散的中小企業用戶提供展示、體驗、銷售和售后的一站式服務。湯捷認為,把中小企業客戶當作家用消費者是不對的。傳統渠道應該學會挖掘潛在客戶,與找上門來的中小企業保持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
除了對原有渠道進行培訓,聯想還開辟了另一支完全針對中小企業的商用渠道——ISV,開辟原有中小企業的軟件渠道。寧波金科數碼系統有限公司是寧波余姚著名的ISV,金蝶軟件的白金代理,余姚有近七成的中小企業都是金科的客戶。
2005年,金科為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立硬件部門,吳瓊由聯想核心分銷商搖身變為硬件部門的總經理,同樣是代理聯想PC,吳瓊的角色卻發生了根本變化:“原來我是坐在門店等中小企業用戶來找我,現在我們硬件部門的四個業務員每天都在外面跑,依靠金科強大的客戶資源,一家一家地攻克,為中小企業提供軟硬一體化服務。”
依托ISV開辟新資源,聽起來好像很可行。實際操作起來可不簡單,由于還處于探索階段,3月份吳瓊部門PC的銷售額僅有幾十萬元。開辟ISV新型渠道,弊端有二,一是與傳統渠道的利益分配。吳瓊說,他們與余姚地區聯想經銷商的競爭不可避免。“有的經銷商就是要銷量不要利潤,搶起單子來只能拼低價。”如何協調新老渠道間的利益沖突是聯想渠道變革面臨的首要問題。
二是ISV的忠誠度,盡管是聯想的代理商,吳瓊坦承,金科的首要目的是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要。如果客戶在上線金蝶ERP時提出用其他廠商的PC機,他們也只能照辦。由此可見,作為一種全新的渠道開拓,如何能使ISV與傳統渠道商相得益彰,還是需要繼續思考的難題。
獨門秘笈
2005年,聯想針對中小企業啟動“春促”。財年第三季度,揚天系列銷售過百萬臺。今年2月,聯想再次啟動“春促”,三月份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00%。
郭暢認為,所謂“春促”的效果,是在一定的存量市場上爭奪客戶,對那些已經想要買的人有很好的拉動作用。標新立異地提出“春促”,能把這段時間購買的企業客戶盡可能多地吸引過來。“但對于那些還沒有產品購買意向的企業,很難說作用有多大。”
在中國SMB市場中,戴爾是國外品牌中市場份額最大的。2005年10月,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戴爾在SMB的臺式和筆記本電腦市場分別占9%和22%的市場份額。如果說聯想的成功在于大刀闊斧轉變流程,戴爾則是得益于其直銷模式。
傳統的PC廠商都是用“去找”傳統思維主導商用市場開拓的,當他們在喊找不到客戶、并且絞盡腦汁用店面和渠道覆蓋客戶的時候,擁有“直銷”天然DNA的戴爾早就開始坐等中小企業客戶電話訂購,其
價格便宜、沒有產品庫存壓力等優勢也依然有效,戴爾模式客觀上順應了中小企業零散購買的特質。
然而,任何一種模式都有不足。戴爾的直銷模式在打開SMB市場的同時,也限制了它深耕市場。中小企業分布廣泛,深入四五級城市,戴爾在服務上陷入僵局,由于缺乏渠道支持,戴爾很難在短時間內趕到客戶那里,尤其是邊遠地區,況且,為了修理一臺PC而調用工程師也為戴爾帶來了高成本。
除了聯想、戴爾外,其他PC廠商還未在SMB市場上有大動作,卻也紛紛制定了相關戰略。TCL準備從行業劃分入手,找到類似于網吧行業這樣的足夠大、并且增長非常迅速的市場節點,把某一個細分市場做大做強,實現重點突破。
而神舟電腦則在去年底將中小企業列為開拓重點,其策略是以廣布渠道為主,網點分布要廣泛,代理商一定要有店面展示,并圍繞企業附近發展行業代理。神舟電腦副總經理張祥泳表示,“分銷代理—行業代理—神舟與行業用戶直接接觸”是渠道開拓的三步曲。
事實上,聯想在進軍中小企業市場之前,斥資幾百萬請咨詢公司做市場調研,并為此單辟了一條生產線。相比之下,其它PC廠商的動作只能說是處于觀望階段,如果實踐證明聯想的探索成功了,其它廠商也會跟進,分得一杯羹,而如果聯想探索失敗了呢?
對于PC廠商而言,SMB還是尚待深耕的“蠻荒之地“。那么,它真的能夠成為PC廠商們的下一個金礦嗎?
評論
尋找他們之間的“虹”
2005年3月,因報社中小企業系列報道的原因,我來到了寧波象山。在這里,密布著大大小小幾千家紡織企業。金宏紡織的老
板告訴我,沒到采購機器的時候他就很苦惱——IT廠商這么多,該選誰?“沒有誰來找過我,你能不能告訴我該怎么做?”他很真誠地請我幫忙。
同樣是2005年,“中小企業”在PC行業中忽然變成了香餑餑。此前,已有很多PC廠商誓師進軍中小企業市場。
一邊是PC廠商的磨刀霍霍,一邊是中小企業的手足無措,三年前就被稱為“凍土層”的中小企業還是一片荒蕪,廠商與用戶之間的鴻溝越扯越大。
SMB的斷鏈意味著這個市場不成熟嗎?恰恰相反,前幾年,在信息化的舞臺上還是政府和大型企業唱主角,現在大中型企業的信息化大多已進入二次開發和維護的階段,作為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適應競爭,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需求越來越強烈。
強烈的需求并沒有帶動火熱的市場,如何彌合斷鏈,架起PC廠商與中小企業用戶之間的“虹”?
找到二者的支點當然是最重要的。比如,對廠商來說,需要弄清楚中小企業到底是什么,他們需要什么——
價格便宜、產品易用、購買靈活……其實,這些都是浮在淺層的表象。究其本質,中小企業是商用用戶和家用用戶的混合體,是PC產業市場客戶細分的產物。正如當年PC裂變為家用PC和商用PC一樣,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競爭飽和后就要向下延伸,每一種客戶細分都意味著差異化競爭,都會給廠商帶來一定的利益。
認清了中小企業商用和家用矛盾體的“內核”后,對于PC廠商而言,則需要一次全新的思維轉變。中小企業不能沿用商用的傳統模式,行業細分在這里不靈了,它是一次顛覆性的改革,PC廠商有沒有意識到這種顛覆性變革?會不會進行這種變革?只有脫離傳統慣性思維,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廠商才具備了進入中小企業市場的可能性。
一位專家指出,在思考新模式時,PC廠商客能應該先問清自己要干什么。如果是要市場份額,就可能需要采取打低價,搶占兼容機市場;如果是要利潤,可能就得犧牲量,挖掘有價值客戶,依靠渠道變“等”為“找”。
制定好了新模式,有沒有能力讓這種新模式落地生根,這也是對PC廠商管控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從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渠道模式到服務手段,環環相扣,每一環都需要PC廠商站在全局高度去把控。正如湯捷所言,聯想的每一步棋都如履薄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滿盤皆輸。
對中小企業清醒的認識、對目標清晰的定位、對模式宏觀的規劃、對運作全局的把控,PC廠商們準備好了嗎?大多數廠商都宣稱將中小企業列入戰略重點,但是,能以“戰略”做法進入中小企業的著實不多。彌補斷鏈,不是高舉口號就能成功的,中小企業也不是誰都能分一杯羹的“金礦”,它需要PC廠商們真正沉下去。
在做好這一切之前,SMB依然只是一個理論上的“藍海”。永遠讓人心動,永遠無法抵達。